據了解,代表中國多晶硅產業80%份額的四大多晶硅企業于近日向商務部提交申訴,要求對產自歐盟的多晶硅實行“雙反”(反補貼、反傾銷)調查。據悉,商務部已受理該項申訴,但還未決定是否立案。
據了解,此次對歐盟提起多晶硅“雙反”申訴的四大多晶硅企業分別為江蘇中能硅業、江西賽維LDK光伏硅科技、洛陽中硅高科技、重慶大全新能源。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多晶硅“雙反”最大的意義在于給歐洲施壓,警告其不要跟隨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同時迫使美國在“雙反”稅率的最終裁定中作出讓步。
而此前,江蘇光伏企業的高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歐盟立案對于中國光伏企業來說,將是致命打擊,因此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在歐盟作出是否立案的決定之前,國家層面的溝通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事關中國光伏業生死
當地時間,包括Solar World 在內,數家歐洲太陽能板制造商向歐盟委員會提起申訴稱,中國的制造商在歐洲低價傾銷產品。這些歐洲企業希望對中國產太陽能板征收反傾銷關稅。禍不單行的是,今年5月,美國商務部初裁對中國太陽能企業的產品征收不低于30%的懲罰性進口關稅,中國多數大型出口商都受到影響。該訴訟的發起者同樣是Solar World。
根據程序,歐盟有45天的窗口期決定是否立案調查,目前還未有結果。但從日前25 家歐盟企業上訴要求對中國太陽能產品進行調查等跡象表明,貿易戰似乎已經漸露苗頭。
一旦歐盟立案,對于中國光伏業將是致命一擊。據悉,歐盟光伏裝機容量大致占到了全球的70%,美國占了接近10%,這兩個市場如果對中國關閉大門,那么中國光伏企業將遭受致命打擊。上述企業高管認為,在歐盟立案前,能夠直接對歐盟是否立案施加影響的只有中國政府。
欲反制施壓歐盟
此次四大多晶硅企業向商務部提出申訴,要求對產自歐盟的多晶硅實行“雙反”調查被業界視為反制措施。
最新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自歐盟進口的多晶硅9286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8%,平均價格為27.53美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7.46%。其中,德國進口9100噸,比上年同期5700噸,同比上升59%,而價格也在一年間下降了一半。據了解,歐盟多晶硅主要來自德國,小部分是意大利的產品。其中,國際多晶硅巨頭德國瓦克公司出口中國的多晶硅數量最多。
此前,這四大多晶硅企業也向商務部提起對美國以及韓國出口中國的多晶硅產品進行雙反的申訴。7月20日,中國商務部正式受理并決定對美國出口中國的多晶硅產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調查,同時對韓國出口中國的多晶硅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據悉,目前,來自美國、韓國的十多家相關企業已經登記應訴,案件處于正式調查階段。<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005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