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43家多晶硅企業僅有8家勉強開工生產,其他80%的企業已經停產,技術團隊和工人流失。
當前歐盟多晶硅27.5美元/公斤的到岸價格已低于正常價值,對中國多晶硅產業造成了嚴重損害。用“雙反”反制“雙反” ,商務部為國內多晶硅企業撐腰。
繼針對美韓多晶硅的反傾銷調查正式立案之后,中國商務部上周五又受理了國內四家大型多晶硅企業提交的要求對歐盟多晶硅實行“雙反”(反補貼、反傾銷)調查的申請,預計還需要一個月左右時間決定是否立案。
業內認為,這將成為中國應對歐盟對華“雙反”威脅的重要反制措施。目前距離歐盟作出對華多晶硅“雙反”是否立案的裁決還有不到一個月時間。
四龍頭企業提初步證據
上述企業分別為江蘇中能硅業、江西賽維LDK光伏硅科技、洛陽中硅高科技以及重慶大全新能源。四家企業占據了中國多晶硅產業80%的份額。在申請書中,上述企業提供了歐盟多晶硅傾銷、補貼和對中國產業損害的初步證據。
此前,這四大多晶硅企業曾發起貿易救濟申訴,要求對美國太陽能多晶硅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對自韓國太陽能多晶硅進行反傾銷調查。這一貿易救濟申訴已于今年7月20日得到商務部立案。
據了解,進入中國市場的歐盟多晶硅大部分產自德國,小部分是意大利的產品。其中,國際多晶硅巨頭德國瓦克公司進入中國的多晶硅數量最多——去年一年出口到中國1萬多噸,而今年上半年就達到了9000噸,占到中國進口多晶硅量的22%左右。
“去年有跡象顯示美國準備對中國光伏產品開展”雙反“時,中國方面沒有引起足夠警惕,導致后來非常被動。可能是吸取了這一教訓,在此次歐盟也有類似意向時,中國的應對很及時,而且表現得更強勢,例如將追溯期的條款也引入。”上述權威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對此,江蘇中能硅業副總經理呂錦標表示,為遏止立案后美、韓兩國多晶硅突擊傾銷進口的行為,此次中國多晶硅企業的確向商務部提出對美、韓進口的多晶硅進行追溯征稅,以保證貿易救濟措施的效果。
此外,中國多晶硅企業還請求商務部、海關總署等部門采取措施,堵住進口多晶硅以加工貿易等方式規避“雙反”措施的行為。
多晶硅行業陷生存危機
據中國有色金屬協會硅業分會分長趙家生介紹,今年1-6月,進入中國市場的歐盟產多晶硅呈現量增價跌的態勢。海關數據顯示,1-6月,自歐盟進入中國市場的多晶硅約9300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8%;平均到岸價格為27.5美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7.5%。其中,產自德國的多晶硅為9100噸,比去年同期上升59%。
- 1
- 2
- 總2頁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007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