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目前仍然是IT領域里最熱門的名詞之一,在各種技術論壇或者研討會上,都能聽到大家在討論云,參與對象包括硬件廠商、軟件廠商、大型企業用戶。不同于以往只是大談云的理念,展望云計算的前景,現在都談論的的話題已經是云設備、云平臺和云應用,紛紛從觀望等待轉向云計算的實踐之路。
有人說云計算是一個大的技術革命,帶來巨大的技術創新。也有人說云計算是一種市場理念,是對原有技術的一次包裝,只不過是新瓶裝舊酒。無論各方如何爭論,大家至少都認可云計算對IT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并在云計算的基本特征上達成共識。云計算的基本特征包括:基于網絡(互聯網)提供的計算能力;主機和存儲設備采用虛擬技術可以提供快速部署能力,平臺以及軟件以服務的形式提供給用戶;通過資源共享,可以明顯提高資源利用率;具備快速伸縮性,能夠通過彈性部署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在公共云方面采用按需付費的商業模式。
本文不關注云計算的具體實現技術,只從云計算涉及的開發運維、標準規范及不確定因素等方面提出個人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夠給云計算的各方推動者提供一點不同角度的見解,為云計算的真正落地起到參考作用。
1 云計算的優勢
云計算首先解決了應用部署中的基礎設施和平臺環境的準備難題,使得軟件開發人員不再為硬件的維護和集成耗費精力。云計算的部署充分發揮了計算能力的集約化效應,由于充分利用了硬件虛擬技術,在一臺主機上可以虛擬出數倍于物理主機能力的設備。由于云計算平臺對不同操作系統主機鏡像的同時支持,使得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統可以和平共存,改變了傳統應用隨操作系統升級被動升級的局面。
云計算提供了不同層次的開箱即用服務:在IaaS層提供了定制或標準化的硬件配置及操作系統的開箱即用;在PaaS層提供了開發部署環境和中間件平臺等平臺級軟件需求的一站式滿足;在SaaS層可以為中小企業或個人用戶提供標準化的軟件服務。
云計算技術的出現和應用,與社會化專業分工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硬件設備、中間件平臺、應用獨立部署自成一體的年代,軟件系統類似于人類社會中早期的建筑公司,要從機械設備購置開始到雇傭技術工人來完成一項建筑工程,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建筑公司受設備規模和技術工人的限制,制約了公司的發展。在任務需求增大和減少時,設備和人員都是公司面臨的難題,需要的時候不趁手,用不著的時候還要養著;A設備服務公司的出現(類似于云計算中的IaaS提供商),解決了設備的難題,可以提供包括倉庫出租、機械設備出租等硬件租賃服務。在基礎服務的基礎上,衍生出了中間服務商,提供水暖安裝、隧道開挖、物料運輸等專業服務,服務商把人力和設備進行了包裝(相當于云計算中的PaaS提供商),提供專注于某項專門技能的專業服務。建筑公司則主要關注組織管理和施工協調以及前端尋找市場的能力。
從社會學角度看,專業化社會分工必然會增加管理成本,這在云計算實踐中也是同樣的。同時專業化社會分工又為服務租用方帶來節約成本、增強市場應變能力的好處,為服務提供商帶來因規;图谢档蛦挝环⻊粘杀径a生的差額利益,對雙方而言是獲得了雙贏的機會。而在云計算中,由于主機及存儲資源在虛擬能力和實際占用資源的差異,軟件和中間服務軟件等虛擬資產的可復制性,服務提供商具備了更靈活的利潤空間,從而促進服務價格的進一步下調,吸引更多的服務使用者,這也正是各方積極投身云計算實踐的重要驅動力。
- 1
- 2
- 3
- 4
- 總4頁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034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