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微電子大廈基石”的高純多晶硅是電子工業和太陽能光伏產業的基礎原料,從上世紀50年代誕生至今,中國多晶硅產業無時無刻不面臨著來自國際的巨大挑戰。從技術到市場再到價格,中國多晶硅產業一次次打破國際壟斷,從無到有,由弱變強,成為世界第一的多晶硅生產大國。
將最近10年稱為我國多晶硅產業的“黃金十年”十分貼切。首先,在技術方面,我國多晶硅產業通過自主創新打破了國際巨頭的技術封鎖。十年前,掌握多晶硅先進生產技術的美、日、德企業一直對我國實行技術封鎖,導致我國多晶硅生產企業技術水平低、生產規模小、產品單耗高、生產成本高,市場需求幾乎全部依賴進口,信息產業和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嚴重受制于人。隨著一系列鼓勵多晶硅產業發展政策的出臺,2003年我國開始自主研發節能型多晶硅還原爐。以此為基礎,在國家發改委重點行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的支持下,我國又生產出了全套國產化設備,建成首條多晶硅產業化示范線,并于2005年10月順利投產。多晶硅規;a技術體系的形成,打破了國外多年的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2006年,我國多晶硅產量同比增長257%,國外的單項技術和設備開始進入我國,中國多晶硅產業自此開始了爆炸式的增長。
其次,在產業規模方面,我國多晶硅產業已進入大規模產業化生產階段,打破了原有的壟斷市場格局。2002年,世界多晶硅產量20350噸,而我國多晶硅產量只有50噸,還不到世界總產量的0.25%。經過幾年的技術積累,2006年開始,我國多晶硅產業的產能、產量幾乎年年翻番。到了10年之后的2011年,我國多晶硅產量為82768噸,占全球多晶硅23萬噸產量的35.9%,成為世界第一的多晶硅生產大國。從原來的“七巨頭”到現在的“新四大”,多晶硅國際市場競爭格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已有4家中國企業躋身全球多晶硅企業前10位,關鍵技術、產業規模與國際大企業相當。中國保利協鑫GCL后來居上,與美國海默洛克、德國瓦克、韓國OCI比肩,共同占據全球多晶硅供應量的半壁江山。
最后,在價格方面,我國多晶硅產能的釋放結束了國際多晶硅巨頭的暴利時代。2005年以前,多晶硅的市場價格僅僅在30美元/公斤左右。但隨著全球太陽能光伏電池產量的快速增加,作為其主要原料的多晶硅由供過于求轉向供不應求。國內太陽能電池企業“等米下鍋”,國際多晶硅巨頭坐地起價。2008年,多晶硅價格最高已接近500美元/公斤,3年時間漲幅高達16倍左右,成本在30美元/公斤的國外技術先進廠商的利潤率竟超過1000%。但隨著我國多晶硅產能的持續釋放,多晶硅價格開始回歸理性,一路走低至2009年的70美元/公斤。目前,多晶硅價格更是跌至接近生產成本的25美元/公斤,我國太陽能電池企業終于不再扮演光伏產業鏈中賺取“加工費”的低端角色。
回首過去10年,我國多晶硅產業取得的輝煌成就來之不易。為了守住勝利果實,爭取更快更好發展,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形勢依然嚴峻,國外多晶硅企業為了占領市場正在不惜成本對我進行低價傾銷,舊日國際巨頭也正在試圖發展“脫硅”等新技術以重新奪回優勢,F在還不是停下腳步休息的時候,我國多晶硅產業還應繼續在技術創新、規;a、合理布局、發揮產業協同效應等方面加快步伐。<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106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