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最大的幾家中國光伏企業集體缺席此次展會。展會開始幾天以來,觀眾人數明顯比往屆少,現場比較冷清。
近日,德國太陽能市場研究中心主任沃爾夫岡·胡梅爾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光伏產品具有成本優勢,與傾銷無關。如果說中國光伏企業獲得本國政府補貼的話,那么,德國的光伏企業同樣獲得了本國政府的大力資助。
德國光伏企業低估了中國同行的發展速度
今年7月,德國太陽能巨頭SolarW orld聯手歐洲各國20余家光伏企業將一紙訴狀遞交歐盟,指責中國光伏企業獲得政府補貼,從而以低價向歐洲傾銷產品。9月6日,歐盟委員會宣布發起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調查。9月25日,以SolarW orld為首的光伏產業聯盟(EU ProSun)向歐盟遞交申請,要求啟動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補貼調查。
胡梅爾認為,指責中國企業傾銷和補貼并不合理,實際上,德國光伏企業也會獲得政府扶持。按照他的說法,沒有政府補貼,SolarW orld也不會有今天的發展。2003年至2011年間,這家企業共從政府處獲得大約1.37億歐元的補貼,其中大部分來自政府支持光伏企業發展的35%投資補助。另外,還有一些難以證明的補助,如科研資金、國家擔保等。
胡梅爾說,SolarW orld多年來一直是德國光伏市場的龍頭老大,增長強勁,收益良好。但這家企業低估了中國同行的發展速度,突然間,這只德國市場領頭羊開始虧損。企業負責人不認為原因出在成本過高,創新不足上,而是歸咎于中國,認為如果中國企業沒從政府處獲得補貼,他們就會像以前一樣保持盈利。
胡梅爾表示,這樣的指責沒有道理,就像在奧運會上,人們發現中國運動員表現越來越出色,但不能因為別人變強了就指責對手不公平競爭。
德設備生產商賺了中國的錢,卻不讓中國賣回來,是不對的
談到德國企業的劣勢,胡梅爾說,德國的用工成本較高,員工不愿意加班,靈活性不足,另外,德國的電力、地皮、鋁、玻璃等價格均比中國高出不少。綜合算來,德國的太陽能電池的模板的生產成本實在太高,沒法與中國相比。另外,從企業融資的角度講,德國企業多選擇到銀行貸款,而不少中國光伏企業已在美國納斯達克等資本市場上市,具有融資優勢。
與汽車產品不同,太陽能電池和模板制造并不復雜,中國和德國制造的產品質量差異不大,“那么人們為什么要多花20%的錢,購買大小相當,能效也未必比中國產品高的德國模板呢?”胡梅爾反問道。
胡梅爾坦言,中國向德國成功出口光伏產品與德國和瑞士向中國出口光伏生產設備相關。2011年以前,德國和瑞士向中國出口了不少光伏產品生產設備,如今,中國將生產的光伏電池等產品再賣回德國“十分正常,這就是貿易”“設備生產商賺了中國的錢,產品出爐后卻不讓中國賣回來,這樣不對,”他說,“自由貿易利用比較優勢,所有人都會受益!
胡梅爾還說,一些申請破產的德國光伏企業“栽”在薄膜太陽能模板上,他們在這方面大力投入資金研發,雖在實驗室獲得成功,卻沒能實現批量生產。這是企業自身戰略有誤,與來自中國的競爭關系不大。
實際上,德國像Solarw orld這樣把生產線放在德國的企業已經不多,大部分光伏企業早已將生產線轉向外國,或直接把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當做原料再加工。
胡梅爾說,按照歐盟法規,指控中國光伏企業傾銷的歐盟企業產能需達到整個歐盟光伏產業的25%,Solarw orld當時費了不少力氣才湊足這一比例,因為很多企業不愿意控告中國,他們需要從中國進口太陽能電池等廉價產品。
- 1
- 2
- 總2頁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372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