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最近幾年的發展,光伏的發展速度可謂是有目共睹,通過規模、技術和產業鏈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光伏能源成本下降,在海外闖除了市場,打響了品牌。預計2012年,中國太陽能電池產能將超過40GW,產量將超過24GW,同比增長50%以上,仍將占據全球光伏市場的半壁江山。悲哀的是,由于國內并網受限,國內市場增長遲緩。生產廠不得不舍近求遠,產品的80%都出口到海外市場,國內用戶無法享受到光伏產業增長的益處。國內光伏市場的瓶頸不是成本和技術,而是并網難。電網就是國家電力體制改革的最大阻力,電力壟斷的最大既得利益者,中國新能源的絆腳石。
一.國內光伏市場被電網所遏制
無論是光伏、還是風電,任何新能源項目最終的投資收益途徑是依靠發電。發電使用有兩種途徑:1.自發自用2.出售給電網,就是并網上傳。目前,對于分布式屋頂光伏電站,電網要求必須自發自用,不許上傳。只有對于經過特許權招標的集中式地面光伏電站,才可發電上傳,真正售電。這部分電站每年額度是很小的。并網的受限極大地限制了光伏市場的發展:
1.對于分布式屋頂光伏電站,由于只能自發自用,電站的建設容量必須受業主本身最大耗電量的限制,否則過多的發電只能浪費。這會造成業主的屋頂資源無法充分利用。
2.如果想存儲過多的光伏發電,一種方案是增加儲能單元。可是目前蓄電池成本昂貴,維護成本高,一般的業主是承擔不起的。多余的電上傳本來是最經濟的消納渠道,現在被電網封死了。
3.并網的難度遏制了民間資本對光伏電站投資的積極性。屋頂光伏電站實際上一個穩定的投資回報產品。它會給業主源源不斷地發電創造價值,風險比證券產品低,維護起來很簡單,比經營一家餐館、公司等實業容易得多。本來應該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二.電網排斥新能源的根源在于壟斷體制
一談到光伏并網,電網的官員還有所謂的電力專家學者,就總會煞有介事地拿電網安全來當盾牌。什么逆流、不可控電源節點、可靠性和電能質量等等,先不說技術上的問題,大家看看:印度都在鼓勵光伏并網,為什么我們就不能?咱電網缺錢還是缺人?電網技術如此落后誰應該負責?電網發育遲緩全國人民就必須一起蹲班嗎?電網是否應該與時俱進跟上新能源發展的腳步呢?《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第三條:“電力事業應當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適當超前發展”,承認落后就是承認瀆職。電網如果真的不是確保并網的安全,那就剝離電網的配電、售電功能,回歸它輸電的本質。配售端放開競爭,讓能干的人去作好了。
實際上,按照十二五規劃,到2020年光伏裝機總量達到60GW,光伏發電量只占整個發電量1.3%都不到,這其中還只有30%是分布式發電。而目前光伏總裝機約3.6GW,分布式才0.2GW,發電占比<0.03%,影響幾乎可以忽略。參考國外,在政策推動下,分布式發電裝機占比相當高,德國達到20%,日本和印度分別達到14%和18%,美國占7.8%,電網并沒有經過大規模改造。總之,現階段分布式光伏發電對電網根本不存在技術性并網阻礙。
并網難的官方解釋是由于電網安全問題,實質上是利益分配問題。并網侵犯了電網的壟斷利益,新能源自發自用一度電直接導致電網減少一度電的價差收入。所以電網對于可再生能源并網的積極性不高,甚至阻礙可再生能源并網。而利益問題的根源又在于體制,在目前的電力體制下,電網是電力市場上唯一的買方(針對發電廠)和賣方(針對用戶)。垂直一體化壟斷了輸電、配電、售電的電網體制正是癥結所在。分布式光伏侵犯了電網對于售電的壟斷,給了用戶更多的自主用電選擇權;侵犯了電網對于配電的壟斷,需要將光伏發電接入配電網。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 1
- 2
- 總2頁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377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