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為白熾燈退出飲下的歡慶酒還回味在喉嚨里的時候,國內LED照明廠商已然感受到了從未來冬天提早吹來的幾縷寒風。
10月1日白熾燈退出路線圖正式執行,讓LED廠商吃下了定心丸。“我們有政府的大力支持。”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表達了許多LED廠商的心聲,“但政府不可能永遠扶持補貼下去。一旦政府扶持力量淡出,許多企業會出現很大問題。”在看到國家持支持態度的同時,這位照明行業老人也看到了我國LED照明行業發展的隱患——一路靠著國家扶植拐杖走來,自己還沒有長好健壯的雙腿。
在去年鈞多立、博倫特率先以破產方式告別LED市場之后,今年7月份另一家營業收入過億元的LED照明企業愿景光電倒閉。即便是在白熾燈退出路線圖正式開始執行的2012第三季度,20家LED照明上市企業中有13家企業都遇到了凈利潤下滑的業績低谷。
政策利好是發展助力還是拔苗助長?巨大的市場空間是遍地黃金還是步步驚心?面對白熾燈退出后的照明大市場,我們的LED照明企業做好準備了么?
紅海猙獰
絕非危言聳聽,我們的LED行業還沒有變強,就已先遇到了過剩危機。
在賽迪智庫張偉博士看來,LED目前的市場并沒有傳言的那么大,因為LED照明的市場需求還沒有真正發展起來。而在這樣不成熟的市場中,一下子涌入上千家甚至上萬家企業,讓這個市場已經有了產能過剩的隱患。“今年很多地方出現了產能過剩現象。很多LED照明上游廠商都出現了庫存壓力上漲的情況。”張偉分析稱。
目前我國僅大陸地區登記的LED廠商就超過了1萬家,僅2012年上半年國內新增LED室內照明企業就超過了1800家。除了數以千計的LED小企業、傳統燈具商外,國際照明廠商、LED顯示廠商紛紛在LED照明領域招兵買馬準備擺陣廝殺。LED照明已然是一片紅海。接下來一年中,LED照明產業會迎來一場惡戰,僅LED照明上游這個領域能存活的企業可能不過十幾家。
紅海惡戰,已經吹響了號角。
在這片紅海內,價格戰、公關戰是廝殺的主要形式,而真正關乎一個產業能否良性發展的核心技術、品牌、人才被業內的許多企業有意忽視了。
而業內對于這種價格戰、公關戰構成的競爭模式不乏反對聲音。
吳長江對LED照明業內“價為王、公關為王”的競爭模式并不認可。在他看來,很多LED照明企業在品牌建設,團隊建設,渠道建設上的投入遠不如其花在公關上的錢多。“很多LED照明企業通過公關的模式拿到很多訂單,他們覺得這種方式成效大。”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副主任胡春明是吳長江意見的支持者,“中國企業還在急于短期內擴大規模,從根本上講,LED照明企業主要的發展瓶頸——核心技術創新。”價格戰在胡春明看來,不僅不是一種很好的競爭手段,更是一種傷人傷己的短視行為。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中國LED室內照明產品的價格已經環比下降10%。一些企業為了通過價格戰贏得市場,甚至不惜降低產品質量。“只比白熾燈貴幾塊錢的LED燈市面上是有的,但是質量肯定難以保障,正常的品牌LED照明產品價格都會是白熾燈的十幾倍甚至幾十倍。”高工產業研究院研究總監張宏標認為價格戰已經讓LED照明的發展布上了一層陰影,如果不能在品牌、技術、質量上下功夫,我國的LED照明產業很可能是另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說到底,未來真正的市場競爭是一個LED照明行業由大做強的過程。光做大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做強的企業才能在競爭中勝出。”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光電器件分會特約觀察員梁紅兵分析稱。
就是在這樣的LED產業格局下,白熾燈退出路線圖正式執行,更為廣闊的市場、更為確定的發展機會,會給這片紅海帶來什么呢?
早備洗牌潮
政府將白熾燈請出的同時,也為LED照明搭造了一個舒服的溫室。 價格補貼、涉及百億元的采購項目、強有力的支持態度,政府成為了LED照明初期推廣的主力。
- 1
- 2
- 總2頁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712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