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這意味著在其他四項建設中要時刻考慮生態問題。”在昨日佛山舉行的首屆千名企業家綠色低碳發展大會上,全國人大環資委法案室主任翟勇說。
“中國LED產業碳足跡研究”項目在大會上正式啟動,該項目將通過建立LED全產業鏈碳標簽制度,優化行業發展,避免國際貿易壁壘,使LED行業跟上世界先進國家發展步伐。
LED產業將研究“碳足跡”
“碳足跡就是某一種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里碳的排放總量。我們研究碳足跡,研究某種產品整個生命周期是否低碳,然后得出相應的碳標簽。”華南理工大學教授、中南半導體照明研究院院長文尚勝向筆者解釋。
碳足跡研究很大程度上來自歐美貿易“碳壁壘”的壓力。“目前我國不少LED產品出口到日本和歐美國家,這就引出國際貿易品的內含碳問題,也就是國際貿易品的碳足跡問題。國際貿易品的碳足跡問題長期以來在傳統國際貿易研究中一直被忽略。近年來,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受到國際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碳足跡問題也逐漸受到重視。”
另一方面,我國已在北京、重慶、上海、天津、湖北和廣東等6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碳交易需要建立碳排放數據監測、碳足跡和碳標簽核證報告來保證交易商品的質量,從而促成公平交易。碳標簽和碳足跡盤查可以為碳交易提供核證依據,也是對付歐美貿易壁壘的有效辦法。
據介紹,LED產業碳標簽的實施和應用在理論上可以探索并建立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LED碳標簽體系,通過有組織、有計劃、科學地建立和實施碳標簽體系,促進LED產業健康發展。在應用上,企業可以積極運用LED生產碳排放評估技術和方法,降低產品或服務的碳排放,提高企業競爭力。同時,LED碳標簽的應用可以引導消費者的理性消費觀念,選擇碳排放更加低的產品,以達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緩解氣候變化的目的。
千家企業組建志愿隊探索綠色發展
碳足跡研究,顯示出企業綠色、低碳發展的迫切性。“以高污染、高排放的低端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一方面大量消耗我國的自然資源,另一方面難以提高我國的產業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翟勇說。
佛山市副市長劉煒認為,佛山提出打造創新型城市,把創新驅動發展列為佛山首要戰略,顯示出通過創新驅動實現綠色發展,不但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巨大動力,也是構建佛山未來核心競爭力的主要途徑。
昨日大會上,佛山市禪城區民間綠色慈善組織“綠行者同盟”,聯合新華商智MBA佛山同學會成立“綠行者志愿服務隊”,千家企業借此作出綠色發展宣言,承諾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將“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納入企業綠色發展戰略,并加大對“綠色”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力度,實施清潔生產,開發節能產品,提供低碳服務,實現綠色生產、經營和管理。
據了解,2011年10月禪城率先啟動廣東省低碳試點區建設,作為低碳試點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行者同盟”引起廣泛關注。事實上,這類民間組織在國外已多有實踐,但在國內城市,像佛山禪城這樣由政府引導推動則少之又少。其模式是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構建利益相關方(即所有參與低碳活動的單位或個人)多方共贏的資源配置機制,構建可持續性強的低碳行為利益“生態鏈”。
聲音
全國人大環資委法案室主任翟勇:
低碳發展是雙贏
“從長遠看低碳發展是雙贏的。當真正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污染物的減少,企業產品的銷量就會提高。對國家和社會來說,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是共贏的。”翟勇說,在初期的發展,企業的投入和收益的確會存在矛盾。在這個問題上,國家通過稅收優惠政策會給予企業補償。
他認為,節能減排必須理性辯證看待。“節約是針對浪費說的,在沒有浪費的情況下是合理利用,不必再節約。如果不辯證地看待節約就會造成此處節約彼處浪費,局部節約整體浪費的結果。”翟勇說,節能減排必須科學,節能不是絕對的,是相對的,而效率、合理是絕對的。節約優先的含義是效率優先,不是一味節約。 ▇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942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