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尚德電力在華主營分支機構無錫尚德被宣布破產重整。
值得一提的是,尚德電力早先已收到3%可轉債托管人的通知,即2013年3月15日到期的可轉債,仍有5.41億美元的未支付金額,已經違約并要求盡快付款。該違約事件同時還導致尚德電力對包括國際金融公司和一些國內銀行在內的其他債權人的交叉違約。
雖然尚德電力一度發布公告稱,已經與超過六成的可轉債持有人達成債務延期協議,同意將其償還日期從3月15日推遲至5月15日,但這一公告并未解除市場對其危機的質疑。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經歷了高管內訌、董事長被罷免、巨額債務壓頂、在華主營分支機構無錫尚德破產重整等一系列事件后,尚德電力未來能否走出困境仍存變數。
此前,中國公司國內發行的債券并無違約史。而尚德電力——這個國內首家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民營高科技企業,也成了中國內地首家出現公司債務違約的企業。
事實上,根據尚德電力發行5.41億美元可轉債時的承諾,延期兌付需經過100%債券持有人的同意。
在國泰君安固定收益研究團隊看來,尚德電力違約事件或加劇市場對其他光伏行業債券的擔憂。
近年,光伏行業發債企業不少,即便是超日事件爆發后,也仍有光伏行業信用債在發行,例如“13晶科債”。雖然晶科發行新債后,舊債的風險暫時解除,但這種不斷滾動發債的方式也為債市長期走勢埋下了“地雷”。
目前,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均對光伏企業采取停貸、觀望態度,貸款到期收回不予續貸。
在申銀萬國分析師余文俊看來,盡管無錫尚德的破產是市場優勝劣汰的必然選擇,也是光伏企業低谷期不得不面對的產業整合調整。但光伏業正身處“寒冬”,領頭企業的破產將大大打擊外界對光伏業的信心,使光伏企業借款更難。
若預言成真,對身處“引導扶植期”的光伏產業而言,不啻是晴天霹靂。在遭遇歐美國家“雙反”后,中國內地光伏市場雖有所啟動,但至今仍遠遠無法消化過剩產能。
有統計顯示,2010年中國光伏裝機量為45萬千瓦,2011年達到290萬千瓦,增長近550%;2012年裝機450萬千瓦,增幅急降至55%。
另據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統計,2012年中國建成的光伏組件產能達4500萬千瓦,全球需求僅2000萬千瓦左右。
失去銀行支持的光伏產業如何與時間賽跑、消化過剩產能?拭目以待。▇
http:www.mangadaku.com/news/4236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