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風電發展所取得的成績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我國已經成為全球風電裝機增長速度最快、新增風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風電在我國所有電源中的排序已升至第三位。風電高速發展也帶來了并網和消納難題。究竟該如何解決發展中的煩惱?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嚴陸光。
問題:大規模風電難消納
風電作為清潔、無污染、可再生的能源,十余年來一直是國家大力發展的對象,被認為是最容易規模化應用的新能源。
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呼吁發展風電的嚴陸光,非常欣喜于當下風電的良好發展勢頭,認為風能在未來替代化石能源上將大有可為。但與此同時,基于對現狀的觀察,他也冷靜地表達了一定程度的擔憂:國外一般以小型風電場為主,容量通常在10萬千瓦左右,而國內經常見到百萬千瓦及以上的大型風電場,這會不會影響風電的順利并網?
此外,最近6年間,我國風電裝機占全部發電裝機的比例從不足1%提高到5.3%。這一比例與美國大致相當,但在局部地區,風電所占比例遠遠大于這個數字,比如目前東北地區風電占總裝機的比例已達30%。
“國際上通常的看法是風電在電網中的占比不能太大,否則既不利于調峰,也不利于消納。”嚴陸光說,“如果因為消納問題出現大規模的棄風現象,發展風電的效益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在嚴陸光看來,我國風電發展與電網發展、市場消納能力并沒有實現有效銜接。“當風電規模小的時候,自由發展對電網影響并不大,可一旦規模大了,不但調峰上存在壓力,而且靠關停火電機組保證風電消納的做法既不科學也不經濟。”
據統計,近年來,國內風電增長速度大大高于負荷增長和需求增長速度。“十一五”期間,風電并網裝機年均增長86%,“十二五”以來年均增長仍高達30%,而市場消納能力卻遠遠滯后。如此一來,棄風情況難以避免。
以吉林省為例,2012年,吉林省風電裝機達到330萬千瓦,比2010年增加110萬千瓦,省內風電消納能力為140萬千瓦,比2010年僅提高20萬千瓦,風電裝機達到省內消納能力的2.4倍,導致棄風嚴重。
面對大規模風電消納這一世界性難題,亟須探索出切實可行的路徑和方案,以有效解決棄風困擾,提升風電發展的經濟性。
建議:統一協調電網電源規劃
電網調度專業出身的嚴陸光深知大規模風電調度之難。“風一會兒來,一會兒不來,輸出功率和電壓都極不穩定,而電網和客戶端所需要的電壓必須是穩定可靠的。”
按照嚴陸光的觀點,目前風電由各地自行發展的模式是不可取的,這樣既不知道風電場建成之后配套電網建設情況究竟如何、能不能及時并網,又不了解市場需求,能不能實現完全消納、將會在哪里消納。而以電網為主,統一協調各種類型的電源規劃,在風電場建成之前就規劃好如何并網、如何消納,這樣不僅能緩解電網調峰壓力,還能有效提升風電發展效益,大大降低棄風比例。
- 1
- 2
- 總2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4315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