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和檢測體系建設問題多,短期內難以有效解決
隨著LED產業的迅猛發展,各發達國家(如美國、德國、日本等)均把LED標準制定和檢測技術開發放在重要地位加以高度重視,以期占領國際行業標準評價技術的至高點,主導世界LED產業的發展。然而,LED在檢測方法和標準評價上與傳統光源和燈具存在很大差異,給全球LED產業帶來了巨大挑戰。作為行業發展的基礎,如果標準與檢測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勢必會嚴重影響行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完善標準制訂,強化檢測、認證工作,把好質量關,樹立消費者的信心,顯得尤為重要與關鍵。
據調查,38%的受訪者認為應加快完善標準體系建設,35%的受訪者認為應加大促進已有標準貫徹執行的力度,另有27%的受訪者認為加強標準的國際合作也相當重要,是爭得國際話語權的基礎與前提(如圖6)。此外,檢測方法和設備的研究、權威檢測機構建設、檢測結果的互認和比對、規范檢測市場等均受到業者的普通關注。
當前,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在標準檢測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一部分標準還只停留在術語、定義、測試方法、安全要求等方面,對于光源及燈具產品性能要求,已有國標指標相對偏低,與現有應用設計標準不配套或者未有國標。同時,許多地方政府發布的地方標準,其內容的專業性和合理性還有待考核,并且容易造成地方保護。
我國也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為了規范整個產業,在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科技部、工信部和輕工總會等機構的引導下,在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CSA)的協調下,積極開展研究和交流,根據LED特性和我國LED產業現狀和發展前景,制定了多項LED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為LED產業的進一步快速發展和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打下了基礎。同時通過自主研發和創新,我國部分LED關鍵檢測設備已達到了很高性能,為標準制定和產業發展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012年,CSA還成立了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與產業聯盟標準化委員會(簡稱“CSA標委會”)并得到半導體照明聯合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共性項目支持,其為標準制定提供的雄厚的技術和人才支撐。
在有關2013年半導體照明檢測最主要工作的調查中,被調查者將檢測方法和設備的研究、檢測結果的互認和比對、規范檢測市場等三方面的工作,放在近乎同等的位置同樣重視,其所占比例分別為29%、28%、27%,由此看出業內人士對檢測工作的關注程度之大。
在檢測方面,目前國家級檢測中心數量過多,檢測水平參差不齊,測試方法、標準不一,缺乏LED標準光源,各檢測機構測試基準未通過相關機構統一標定,欠缺國際測試比對,造成各檢測實驗室數據不一致和結果互認困難。再加上缺乏具備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檢測人員的素質和對檢測設備操作能力遠不能滿足要求,在此現狀下,致使檢測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提升方面存在困難。
在認證方面,面對當前國內認證與標準工作有所脫節,以及部分產品標準及技術要求與國際分類不相符給產品出口帶來隱患的情況,相關專家建議,中國的LED企業不僅要取得國內相關認證,同時還要獲得國際CB認證,二者應同時進行,由此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國內、國際“兩條腿走路”,而且還有助于企業降低成本。
因此,未來的幾年中,中國在標準檢測領域將逐漸加大完善標準檢測認證工作的力度和組織協調機制的建立,特別是應從國家層面做出統一部署,協調各標委會對不同環節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提高產業界在標準規范制定過程中的參與度,同時還應加強對國標的宣貫工作。
此外,由于半導體照明技術發展迅速,國標的制定過程較長,剛發布的標準已經落后于行業需求,因此,對于光源及燈具性能要求可采用技術規范或指南的形式,既對產品性能提出要求,又能夠隨著技術發展快速更新。
業界人士建議,下一步應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委托獨立的第三方機構聯合產業鏈上下游檢測認證實驗室,組織定期的應用產品市場抽檢機制;定期發布產品和示范應用檢測數據;建立產品標簽和節能認證工作體系;建立并完善標準檢測認證工作的組織協調機制;加強國家、區域和地方檢測平臺的銜接和互動;建立網絡式的檢測平臺,做好各級檢測平臺測試方法比對,實現測試方法和標準的統一。國內檢測機構還應加強自身建設、加大對檢測隊伍的技術培訓力度,全方位提高檢測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檢測能力,助力國內LED企業達到國家檢測資質標準,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同時,使企業在國際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4405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