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您認為綠色能源的界定范圍是什么?
蔣莉萍:綠色能源主要是指非化石能源,但我認為,對于綠色能源的認識最終要立足于消費這個層面,所以對化石能源的清潔利用也應該放在綠色能源的范疇里,綠色能源的概念應該體現一種從開發轉換到消費,各個環節都能做到環境友好,清潔高效,容易獲取。最近有一個熱詞叫分布式能源,但是對分布式能源在媒體或對公眾的解讀上有一個誤區,分布式能源本身并不是能源,它只是一種用能的形式。
以歐盟為例,根據歐盟2050能源路線圖,目標是到2050年碳排放量比1990年下降80%~95%,主要措施有四種:提高能源利用率,發展可再生能源,適度利用核能,碳捕捉與存儲技術。歐洲在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和綠色能源的發展方面的力度很大,但是我們要看到現實的情況,化石能源的完全擺脫還是有問號的,否則的話,碳的捕獲技術和存儲技術不會放在這四種措施中,所以在低碳的概念下,也不是完全沒有化石能源的領域在里邊,所以我前面說的,化石能源在綠色能源里也是我們必須要重視的一個方面。
《國家電網》:綠色能源給未來帶來什么樣的改變?
蔣莉萍:第一個是改變能源產業結構及形態,非“一能獨大”,而是有更多的投資主體。
改變能源電力消費方式:需方響應。傳統的電力是發電來了解用電的方式。未來因為大比例的可再生能源進來,作為我們整個系統的能源資源的一個策略,用的方式上可能會有通過我們的用能,去適應發電出力的一些特點。
改變消費者角色:通過分布式電源,兼為能源電力生產者,這個在《第三次工業革命》那本書里面有更多的描述。
改變“游戲”規則:電力調度,利益格局。之前的調度就是調度發電資源的需求側,下一步可能我們的調度需要去調度一些可調度的可轉移的客戶,來保持整個系統的平衡。
催生新的能源電力利用技術:電動汽車、儲能(電)技術及設施。因為要應對能源安全問題,要替代未來化石能源的問題,電動汽車是一個大的趨勢,另外就是未來的儲能技術和一些設施也會更多地應用在系統里。
《國家電網》:電網在實現能源綠色發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蔣莉萍:我們認為,在未來的多元化尤其是綠色發展的能源系統里,電網會是一個促進能源綠色轉換的重要平臺,這體現在幾個方面,第一是一次能源轉換利用平臺,有利于煤炭的高效清潔利用。第二是大范圍資源優化配置平臺,主要表現在平衡工序關系,平滑變動電源處理,平滑負荷特性。第三電網是唯一的電力市場交易平臺,這是實現公眾參與,獲得最大市場化紅利的重要基礎。第四是綜合能源服務平臺,包括電動汽車(vs燃油供應服務)和CCHP(vs天然氣供應服務)。在這樣的概念下,電網是促進能源綠色轉換一個很重要的平臺。
現代電網發展的一個目標就是要可持續,對于終端的一些需求包括分布式電源的發展,還有新型的一些用能技術的接入,實現最大化的消納,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創新和技術的創新。
最近在德國有一篇很重要的論文,它認為電力系統和電網在德國能源轉型中發揮作用很大,其中有一個觀點認為,對德國而言,在可再生能源比例達到70%以前,電網發揮的作用可能比用新型儲能技術成本更低。
《國家電網》:電網在綠色能源發展中的作用有哪些制約因素呢?
蔣莉萍:電網在促進綠色能源發展里的作用,還需要其他一些政策組合和技術組合,包括一些利益格局的協調。我們一直說,電力系統對新能源發電的消納能力取決于其可調度的靈活電源資源條件,電網覆蓋配置范圍和需方響應程度。這個國外也有很多研究,比如說IEA的相關研究表明,在當前電力系統的技術條件下,各國電網均存在接納間歇性電源的比例上線。
新技術融合也是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在國家電網公司近期于柏林召開的“2013國際智能電網論壇”上,超過三分之一的專家認為,分布式發電是導致大停電風險提高的三大因素之一,也是提高供電可靠性與安全性的四個關鍵技術之一。所以說這些技術用好了,是解決能源發展、能源變革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如果我們在一些方面沒有處理好,比如在技術上管理上沒處理好的話,會對系統運行安全帶來很大的問題,這也是我們反復強調,需要加強統籌協調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綠色發展毫無疑問需要市場加政府的調控。有些東西是要國家去定的,包括強制性的管理規范和標準要求,以及激勵措施,另外在規劃引導、發展節奏、布局上面,也需要政府去做好工作,尤其是在新能源發展初期,政府的引導很重要。市場就是解決怎么來實現最低成本的目標,包括電源項目的建設、運行等。在能效交易、碳交易等方面建立輔助市場,推動能源綠色發展。
說到底,電力行業的市場化,最核心的是,一方面是放松管制,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這個市場要規范,更要加強監管。<
來源:國家電網雜志
http:www.mangadaku.com/news/4659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