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G網絡設備采購上將來會有大量收入通過“授權費”轉移到國外企業手中
從近段時間高通、愛立信等頻頻與國內電信企業簽約授權3G技術的態勢看,國內企業已經脫離了既定的統一技術談判口徑,這樣一來,在3G網絡設備采購上將來會有大量收入通過“授權費”轉移到國外企業手中
12月8日,剛剛從中國聯通一把手位置上轉到中國移動總經理角色的王建宙,上任伊始便拋出了驚人消息:中國移動未來2-3年內將投入1100億的巨額資金用于3G網絡的建設。
盡管在幾天后的12月10日,王建宙通過媒體以相當肯定的態度否認了該消息,但是,透露出來的數字表明,即使投入3G網絡的資金縮水的話,這也將是一頓令參與者垂涎的大餐。
雖然目前3G牌照發放時間未定,特別是哪家運營商采用什么3G標準等都還是迷霧重重,但包括運營商、設備商、終端手機廠商已經迫不及待的暗地布局。從近段時間國外企業包括高通、愛立信等頻頻與國內電信企業簽約授權3G技術的態勢看,對3G這塊香餑餑,國內企業已經脫離了既定的統一技術談判口徑。
在3G網絡設備采購上,即使國內企業將來能占據到不菲的市場份額,未來也會有大量的收入通過“授權費”轉移到國外企業手中。之前,由信產部電信研究院代表國內電信企業統一談判以降低授權費的可操作性也只能打上了問號。
國外企業加速收“入門費”
12月7日,時值愛立信中國成立十周年之際,其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思文凱開始了其自上任后的第7次訪華,思文凱與信息產業部副部長蔣耀平、北京市副市長陸昊等一起為愛立信中國研發大樓掘下第一揪土。
同時,思文凱還宣布,在廣州成立愛立信移動數據應用研發中心,主要從事移動通信網絡業務層解決方案的研發,及為運營商提供特別定制的解決方案。據愛立信中國負責市場的一位人士透露,這個新成立的移動數據應用研發中心就是盯住3G的數據技術開發,而這些恰恰是國內電信企業的“短板”。
國內電信企業中興、華為等在3G人才儲備和技術研發上已經開始了跑馬圈地的運動,但技術薄弱的內傷很難短時間內化解。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思文凱透露,新研發中心的籌建工作已經開始,愛立信計劃初期投資總額為1500萬美元。目前,愛立信中國僅研發人員就達600人。
與愛立信布局中國3G相比,一直以來,在CDMA技術上占據絕對壟斷地位的高通也取得了超過預期的進展,而之前,由于高通在CDMA2000技術授權費用上存在著普遍性的爭議,特別是后來所披露的高通技術授權涉嫌“三重剝削”的問題,一度令高通陷入了輿論的旋渦當中。
但不利的局面隨著國內電信設備商、手機企業上馬3G的迫切心態而扭轉。11月16日,夏新電子在香港宣布,加強與美國高通公司在CDMA20001xEV-DO設備開發方面的合作。高通宣布與夏新已經簽署了全球商業化CDMA用戶單元技術許可協議。根據協議,夏新獲得授權可以使用高通公司的部分CDMA專利,開發、生產和分銷cdmaOne和 CDMA2000 1xEV-DO用戶單元。
同樣,12月8日,波導副總戴茂余對記者透露,波導已經和高通達成協議,在3G領域使用高通的芯片和技術開發相關的手機。在此之前的12月初,波導采用高通芯片的兩款CDMA1X手機C625/C620已經入圍聯通的手機采購計劃。而之前,包括UT斯達康、中興通訊、華為已然被高通技術“捕獲”,紛紛簽署了技術授權的相關協議。
TD-SCDMA是惟一籌碼
有知情人士對高通的一系列“得逞”這樣評述,本來政府有意撮合國內的大部分電信企業來統一談判,降低3G技術的授權費用,但包括夏新、TCL、波導、中興通訊、華為等一線企業對3G的急切心理被高通“利用”了,而且相信,高通也拋出了有足夠誘惑的授權“價格”。
高通已經成為中國3G未來的最大受益者,以高通以往的操作思路,包括首次的核心專利入門費、芯片購買銷售提成以及基于芯片的軟件解決方案的授權費用,高通在CDMA、WCDMA上的專利收入就可達到數十億的數量級。國內與高通簽署技術授權協議的電信企業都會為高通“貢獻”一份收益。
對此,早前大唐移動總裁唐如安就對記者表示,在與國外企業解決三個標準間的專利授權問題上,大唐的TD-SCDMA是惟一可以拿出來的籌碼。但從目前高通勢如破竹的態勢看,國內電信企業已經脫離了既定的談判路徑,為了搶得3G的主動權,在專利談判上已經各自為戰。
據大唐移動一內部人士透露,隨著TD-SCDMA標準的發展前景逐步清晰化,高通已經丟棄了過去與大唐在TD-SCDMA專利上扯不清的前嫌,與大唐的TD-SCDMA技術合作的橄欖枝也伸過來了,但目前,大唐還尚未與高通達成深度合作的協議。
但是,我們看到TD-SCDMA標準上,包括芯片、終端手機等上面,大唐更傾向于發展自己的產業鏈,而不是依賴于高通、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國外廠商。
特別是在TD-SCDMA芯片開發上,大唐將“訂單”送給了意法半導體,而意法半導體(ST)與德州儀器(TI)、諾基亞今年已經宣布三方聯盟開發CDMA芯片技術,這三方組成的鐵三角關系明顯是高通在CDMA芯片市場的絕對競爭對手。
而且,最近意法半導體宣布與現代合作,在中國江蘇省無錫市合資建立存儲器前端制造廠,意法半導體公司可通過該廠擴充其NAND閃存的產能,項目擬定投資額20億美元,而NAND閃存IC未來在3G終端的多媒體、視頻、數據存儲上將大有作為。
國產3G芯片當自強
有業內專家認為,除了在TD-SCDMA技術上有話語權外,CDMA2000和WCDMA標準上我們只能“任人宰割”,而這些都會通過授權費的方式流入國外電信企業的腰包中。從TD-SCDMA芯片開發上看,諸如展訊、T3G、凱明都開始嘗試擺脫國外企業的控制。
而且,未來3G將開啟一個“應用為王”的時代,多媒體、游戲、攝錄將成為3G手機的標準配置,這就要求與其配套的手機芯片必須具備強大的多媒體功能。目前,高通、德州儀器、三星等芯片廠商在2004年都有相關的多媒體應用集成芯片產品推出,英特爾更是在今年首次參加通信展,著力強調“通信和計算的融合”。
在3G的多媒體芯片上,國內芯片設計商中星微也已經開發出了其針對3G多媒體的全系列產品,包括手機卡拉OK、手機攝像、自創個性化的64和弦鈴聲、移動音樂等。這都會加強國產的3G芯片的規模和實力,改變國內企業在3G技術上純粹成為一個“打工者”的弱勢地位。
明年3G牌照可能會發放,在不同利益團體拋出的一萬億、幾千億等多個版本的3G資金投入盤子中,剔除掉給國外企業交納的技術授權費用,究竟有多少真正進入國內電信企業的錢袋子?
從近段時間高通、愛立信等頻頻與國內電信企業簽約授權3G技術的態勢看,國內企業已經脫離了既定的統一技術談判口徑,這樣一來,在3G網絡設備采購上將來會有大量收入通過“授權費”轉移到國外企業手中
12月8日,剛剛從中國聯通一把手位置上轉到中國移動總經理角色的王建宙,上任伊始便拋出了驚人消息:中國移動未來2-3年內將投入1100億的巨額資金用于3G網絡的建設。
盡管在幾天后的12月10日,王建宙通過媒體以相當肯定的態度否認了該消息,但是,透露出來的數字表明,即使投入3G網絡的資金縮水的話,這也將是一頓令參與者垂涎的大餐。
雖然目前3G牌照發放時間未定,特別是哪家運營商采用什么3G標準等都還是迷霧重重,但包括運營商、設備商、終端手機廠商已經迫不及待的暗地布局。從近段時間國外企業包括高通、愛立信等頻頻與國內電信企業簽約授權3G技術的態勢看,對3G這塊香餑餑,國內企業已經脫離了既定的統一技術談判口徑。
在3G網絡設備采購上,即使國內企業將來能占據到不菲的市場份額,未來也會有大量的收入通過“授權費”轉移到國外企業手中。之前,由信產部電信研究院代表國內電信企業統一談判以降低授權費的可操作性也只能打上了問號。
國外企業加速收“入門費”
12月7日,時值愛立信中國成立十周年之際,其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思文凱開始了其自上任后的第7次訪華,思文凱與信息產業部副部長蔣耀平、北京市副市長陸昊等一起為愛立信中國研發大樓掘下第一揪土。
同時,思文凱還宣布,在廣州成立愛立信移動數據應用研發中心,主要從事移動通信網絡業務層解決方案的研發,及為運營商提供特別定制的解決方案。據愛立信中國負責市場的一位人士透露,這個新成立的移動數據應用研發中心就是盯住3G的數據技術開發,而這些恰恰是國內電信企業的“短板”。
國內電信企業中興、華為等在3G人才儲備和技術研發上已經開始了跑馬圈地的運動,但技術薄弱的內傷很難短時間內化解。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思文凱透露,新研發中心的籌建工作已經開始,愛立信計劃初期投資總額為1500萬美元。目前,愛立信中國僅研發人員就達600人。
與愛立信布局中國3G相比,一直以來,在CDMA技術上占據絕對壟斷地位的高通也取得了超過預期的進展,而之前,由于高通在CDMA2000技術授權費用上存在著普遍性的爭議,特別是后來所披露的高通技術授權涉嫌“三重剝削”的問題,一度令高通陷入了輿論的旋渦當中。
但不利的局面隨著國內電信設備商、手機企業上馬3G的迫切心態而扭轉。11月16日,夏新電子在香港宣布,加強與美國高通公司在CDMA20001xEV-DO設備開發方面的合作。高通宣布與夏新已經簽署了全球商業化CDMA用戶單元技術許可協議。根據協議,夏新獲得授權可以使用高通公司的部分CDMA專利,開發、生產和分銷cdmaOne和 CDMA2000 1xEV-DO用戶單元。
同樣,12月8日,波導副總戴茂余對記者透露,波導已經和高通達成協議,在3G領域使用高通的芯片和技術開發相關的手機。在此之前的12月初,波導采用高通芯片的兩款CDMA1X手機C625/C620已經入圍聯通的手機采購計劃。而之前,包括UT斯達康、中興通訊、華為已然被高通技術“捕獲”,紛紛簽署了技術授權的相關協議。
TD-SCDMA是惟一籌碼
有知情人士對高通的一系列“得逞”這樣評述,本來政府有意撮合國內的大部分電信企業來統一談判,降低3G技術的授權費用,但包括夏新、TCL、波導、中興通訊、華為等一線企業對3G的急切心理被高通“利用”了,而且相信,高通也拋出了有足夠誘惑的授權“價格”。
高通已經成為中國3G未來的最大受益者,以高通以往的操作思路,包括首次的核心專利入門費、芯片購買銷售提成以及基于芯片的軟件解決方案的授權費用,高通在CDMA、WCDMA上的專利收入就可達到數十億的數量級。國內與高通簽署技術授權協議的電信企業都會為高通“貢獻”一份收益。
對此,早前大唐移動總裁唐如安就對記者表示,在與國外企業解決三個標準間的專利授權問題上,大唐的TD-SCDMA是惟一可以拿出來的籌碼。但從目前高通勢如破竹的態勢看,國內電信企業已經脫離了既定的談判路徑,為了搶得3G的主動權,在專利談判上已經各自為戰。
據大唐移動一內部人士透露,隨著TD-SCDMA標準的發展前景逐步清晰化,高通已經丟棄了過去與大唐在TD-SCDMA專利上扯不清的前嫌,與大唐的TD-SCDMA技術合作的橄欖枝也伸過來了,但目前,大唐還尚未與高通達成深度合作的協議。
但是,我們看到TD-SCDMA標準上,包括芯片、終端手機等上面,大唐更傾向于發展自己的產業鏈,而不是依賴于高通、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國外廠商。
特別是在TD-SCDMA芯片開發上,大唐將“訂單”送給了意法半導體,而意法半導體(ST)與德州儀器(TI)、諾基亞今年已經宣布三方聯盟開發CDMA芯片技術,這三方組成的鐵三角關系明顯是高通在CDMA芯片市場的絕對競爭對手。
而且,最近意法半導體宣布與現代合作,在中國江蘇省無錫市合資建立存儲器前端制造廠,意法半導體公司可通過該廠擴充其NAND閃存的產能,項目擬定投資額20億美元,而NAND閃存IC未來在3G終端的多媒體、視頻、數據存儲上將大有作為。
國產3G芯片當自強
有業內專家認為,除了在TD-SCDMA技術上有話語權外,CDMA2000和WCDMA標準上我們只能“任人宰割”,而這些都會通過授權費的方式流入國外電信企業的腰包中。從TD-SCDMA芯片開發上看,諸如展訊、T3G、凱明都開始嘗試擺脫國外企業的控制。
而且,未來3G將開啟一個“應用為王”的時代,多媒體、游戲、攝錄將成為3G手機的標準配置,這就要求與其配套的手機芯片必須具備強大的多媒體功能。目前,高通、德州儀器、三星等芯片廠商在2004年都有相關的多媒體應用集成芯片產品推出,英特爾更是在今年首次參加通信展,著力強調“通信和計算的融合”。
在3G的多媒體芯片上,國內芯片設計商中星微也已經開發出了其針對3G多媒體的全系列產品,包括手機卡拉OK、手機攝像、自創個性化的64和弦鈴聲、移動音樂等。這都會加強國產的3G芯片的規模和實力,改變國內企業在3G技術上純粹成為一個“打工者”的弱勢地位。
明年3G牌照可能會發放,在不同利益團體拋出的一萬億、幾千億等多個版本的3G資金投入盤子中,剔除掉給國外企業交納的技術授權費用,究竟有多少真正進入國內電信企業的錢袋子?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3G技術授權成國內電信企業繞不過的坎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4-12/200412169577.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4-12/20041216957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