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局批準《核電廠核島機械設備材料理化檢驗方法》、《火力發電廠循環水泵房進水流道設計規范》、《風力發電機絕緣規范》等164項行業標準,其中能源標準158項和電力標準6項。無獨有偶,早在今年4月,國家能源局批準《核電廠常規島與輔助設備可靠性數據管理導則》等123項行業標準,其中能源標準51項、電力標準57項和石油天然氣標準15項。
標準體系建設對于我國電力設備制造企業來說意義不容小覷,這在光伏、風電等新能源設備、智能電網標準下的電氣設備、節能型變壓器和電機、電力設備走出去等方面體現的尤為明顯。近年來,我國電力行業尤其是設備行業標準體系建設日趨完善,一方面為我國電力設備制造企業提供了規范和依據,另一方面,也為我國電力設備走出國門,進一步扭轉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的長期被動狀態提供了參考體系。
標準體系建設是重中之重
“‘標準先行’對于任何一個行業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小小的插座,到一個企業,乃至某一個行業,標準化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理論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劉輝如是說,目前,我國各行各業都在推行標準化。戰略新興產業、現代農業,以及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等許多領域都開展了標準體系研究和標準制定。
就電力行業而言,標準化能夠規范電力工業的技術行為,保證電力系統安全、穩定、經濟運行,對推動電力行業技術進步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比如智能電網標準化的電氣設備,智能電網的核心是提供標準、統一、協作的通信框,所有部分都采用了開放標準的方式來推進智能電網的建設。如果采用標準化的技術通信集成平臺和電力設備,將使電網和信息技術網絡實現統一,真正建成可靠、安全、協作的電網。
事實上,近年來我國電力設備行業標準體系建設日趨完善,包括《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三相配電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鉛酸電池行業準入條件》等都不約而同的約束了行業惡性競爭的局面,促進了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同時將行業引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在劉輝看來,所謂標準化,是指在經濟、技術、科學和管理等社會實踐中,對重復性的事物和概念,通過制定、發布和實施標準達到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目前,在國內通常將標準劃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等4個層級。”劉輝說。
應該承認的是,我國電力行業還存在標準缺失、標準不統一、與國際標準脫軌等問題,比如風電運維服務標準體系缺失、海上風電標準體系亟待完善、火電廠脫硫脫硝出現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不統一現象、中國標準在國際市場上缺少話語權等問題。<
http:www.mangadaku.com/news/5135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