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法半導體日前推出一套成本低廉的微控制器應用開發工具RLink,這套工具能夠在ST的8位到32位全系列微控制器平臺上編寫并調試應用程序。這套多功能的專業開發工具由Raisonance公司開發,支持ST7、基于8051的μPSD和基于ARM的STR7微控制器。
對于SRT7和μPSD系統,Rlink通過一個標準的JTAG接口連接目標應用或評估板,對于ST7系統,Rlink通過一個ICC(ST的內部電路通信協議)接口連接目標應用或評估板。工具套件中包括用于這三個系列的10、14和20針適配器,該工具通過其與PC主機相連的USB線供電,無需另連接電源。
這個硬件開發具采用Raisonance的集成開發環境(RIDE),通過圖形用戶界面無縫控制軟件開發工具——編譯器、匯編程序、鏈接器和調試器。通過全面集成相關的C/C+++語言工具以及項目管理、代碼編輯器、SIMICE指令集仿真器和高級語言調試器,RIDE支持STR7、μPSD和ST7微控制器應用程序的開發調試。
此外,作為開發套件的組件,獨立編程工具Rflasher用于驅動RLink,這個軟件使用簡便,用戶通它能夠擦寫、查看和驗證ST7和STR7微控制器的存儲器。ST7的應用開發人員還可以使用ST免費的開發編程軟件ST7 Toolset驅動Rlink,這些軟件包括ST7 Visual Develop (STVD7)和 ST7 Visual Programmer(STVP7)。
Rlink是以ST的ST72651微控制器為核心設計的,ST72651是一個功能強大的單片微控制器,內置全速USB接口專用數據傳輸協處理器(DTC),這種設計節省了應用設計所需的RAM、EEPROM、ROM、電平轉換器和穩壓器等外部組件。Raisonance利用其為基于三個不同核心技術(ST7、8051和ARM)的微控制器開發軟件工具所積累的豐富經驗,開發出了真正的通用的支持集成開發環境(IDE)和編程軟件的調試/編程工具。
RLink為ST7和μPSD提供無限制調試和編程功能,為STR7微控制器提供無限制編程功能,這套工具現價59美元,包括Rlink調試器和編程器、JTAG/ICC適配器、USB電纜和RIDE/Rflasher軟件光盤。在Raisonance的STR7專業片開發套件中,Rlink還增加了STR7微控制器無限制調試功能。
對于SRT7和μPSD系統,Rlink通過一個標準的JTAG接口連接目標應用或評估板,對于ST7系統,Rlink通過一個ICC(ST的內部電路通信協議)接口連接目標應用或評估板。工具套件中包括用于這三個系列的10、14和20針適配器,該工具通過其與PC主機相連的USB線供電,無需另連接電源。
這個硬件開發具采用Raisonance的集成開發環境(RIDE),通過圖形用戶界面無縫控制軟件開發工具——編譯器、匯編程序、鏈接器和調試器。通過全面集成相關的C/C+++語言工具以及項目管理、代碼編輯器、SIMICE指令集仿真器和高級語言調試器,RIDE支持STR7、μPSD和ST7微控制器應用程序的開發調試。
此外,作為開發套件的組件,獨立編程工具Rflasher用于驅動RLink,這個軟件使用簡便,用戶通它能夠擦寫、查看和驗證ST7和STR7微控制器的存儲器。ST7的應用開發人員還可以使用ST免費的開發編程軟件ST7 Toolset驅動Rlink,這些軟件包括ST7 Visual Develop (STVD7)和 ST7 Visual Programmer(STVP7)。
Rlink是以ST的ST72651微控制器為核心設計的,ST72651是一個功能強大的單片微控制器,內置全速USB接口專用數據傳輸協處理器(DTC),這種設計節省了應用設計所需的RAM、EEPROM、ROM、電平轉換器和穩壓器等外部組件。Raisonance利用其為基于三個不同核心技術(ST7、8051和ARM)的微控制器開發軟件工具所積累的豐富經驗,開發出了真正的通用的支持集成開發環境(IDE)和編程軟件的調試/編程工具。
RLink為ST7和μPSD提供無限制調試和編程功能,為STR7微控制器提供無限制編程功能,這套工具現價59美元,包括Rlink調試器和編程器、JTAG/ICC適配器、USB電纜和RIDE/Rflasher軟件光盤。在Raisonance的STR7專業片開發套件中,Rlink還增加了STR7微控制器無限制調試功能。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ST發布低成本8位/32位微控制器通用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3/200633093817.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3/2006330938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