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中興3G手機歐洲卡位 臺灣代工廠緊張
2006/2/28 1:33:50
南京銀線科技有限公司 供稿
“2006年我們在歐洲和北美會加強關注。”2月23日,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手機事業部總經理何士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事實上,中興通訊、華為等大陸廠商在手機出口上的咄咄逼人之勢已經引起了臺灣業界的警覺。近日臺灣媒體的一則消息稱,以代工著稱的臺灣手機廠商擔憂兩岸今后將為爭取歐洲運營商的手機訂單而進行激烈競爭。
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手機出口2.28億部,比2004年增長56%,不過國產手機的出口只有約1000萬臺,其中更有611萬臺中的“相當一部分是波導為法國薩基姆反向貼牌的”。很顯然,在2G時代,中國大陸廠商在手機出口方面一直未有較大作為。
3G手機會不會是一個突破口?
歐洲3G練兵
來自臺灣的消息稱,目前歐洲的運營商已將目光放到了中國大陸及臺灣市場,希望在其中甄選出一些合作伙伴。
事實上,中興通訊、華為等大陸廠商在近期的一系列行動在很大程度上也印證了這種說法。
2005年年底,中興通訊3G WCDMA手機獲得和黃3G「Hutchison 3G」的批量采購。目前30萬部具有中興通訊與和黃3G聯合品牌的手機F866已發往英國,在英國手機終端店面全面上柜。
何士友同時還透露,中興通訊的WCDMA 數據卡已經在意大利開始銷售,目前銷售情況良好。而且,從2月份開始,中興通訊自行研發速度高達3.6M的HSDPA數據卡正在歐洲進行測試。此外,在CDMA2000 EV-DO方面,歐美運營商也正在對中興通訊進行測試。
至于華為,2006年2月16日,全球最大移動通信運營商沃達豐與華為聯合宣布,在未來至少5年之內,華為將為沃達豐在其運營的21個國家的市場上提供為沃達豐定制的WCDMA手機。沃達豐預計,第一部由華為生產的“沃達豐”3G手機將于2006年9月正式在歐洲市場上市。該協議的簽署標志著華為的手機終端產品首次大規模進入歐洲主流市場。
而在此前,歐洲運營商的訂單基本上由諾基亞、西門子等跨國巨頭和來自臺灣地區的廠商所獨占,中國大陸手機廠商在歐洲市場并無太大起色——之前國產手機的出口市場主要在東南亞和中南美洲等地。
難啃的硬骨頭
“歐洲市場對廠商的要求比較高。”明基董事長李焜耀告訴記者,大部分的國產手機廠商并不具備這種技術實力,而且歐洲市場70%的手機銷售是通過運營商定制進行,其談判的難度也比較大。
單就環保一項來看,根據歐盟相關政策RoHS的要求,在電子電氣產品中限制包括鉛在內的六種有害物質的使用;而WEEE指令,其核心內容是要延伸生產者責任,加強對報廢電子電氣設備的循環回收以及再利用的管理。這些硬性標準為國產手機以及其它電子產品進入歐洲設置了比較高的門檻。
這使得國產手機廠商在歐洲市場要承擔巨大的風險,比如在售后服務方面,以英國為例,用戶手機壞了,打個電話給運營商,運營商就會讓第三方的公司把手機收回來,確認后將再交給廠商,回收的成本將近30英鎊,如果品質不好可能會出現更大的虧損。
事實上,此前的市場狀況也表明,國產手機在GSM手機的出口上碰到的不僅是來自運營商的定制要求,專利也是一個重要制約。按照中國政府此前同GSM協會達成的協議,國產廠商在國內銷售的GSM手機是免專利費的,而出口的手機則是要向愛立信、飛利浦等公司交納專利費。
早在2004年,擁有GSM手機核心專利的飛利浦就曾在德國起訴了當時在杜塞爾多夫參展的迪比特——指責其侵犯了飛利浦的手機專利。面對訴訟的壓力,迪比特不得不在此后陸續停止了其全球各地的出口業務。
也是從2004年開始,飛利浦等公司開始派人與一些國產手機廠商開始談判,要求交納專利費,而且由于專利費的追溯原則,此前出口的國產手機也一樣要重新交納專利費。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很多國產手機廠商在進入歐洲和美國市場時就顯得力不從心。根據商務部的統計,2005年中國手機出口同比雖然增長56%,出口量高達2.28億部,但其中真正屬于國產手機的非常有限。甚至在國內市場上,國產手機在2004年、2005年也被外資品牌壓得抬不起頭來。
“國內手機廠商擁有的專利技術更多的集中于造型和工業設計層面,而在制約產業鏈的核心技術方面則顯得不足!焙问坑颜J為,“從2G手機發展情況來看,中國廠商雖然投入巨大,但很難成功走出去,無法在歐美市場立足。”
迂回國內市場
“3G是一個洗牌的機會!痹诤问坑芽磥恚瑒倓偘l展的3G手機正是中國大陸手機廠商獲得轉折的機會。
據何透露,中興從2003年開始跟蹤歐盟的兩個環保指令,并投入大量精力進行研發,經過兩年的時間,才生產出國內第一款“無鉛”手機,并最終取得和黃的訂單。而與和黃的談判也早在2004年就已經開始了,“其中軟件測試就用了大半年”。
何士友認為,歐洲的運營商雖然對品質、服務、功能的定制要求非常多,但中興通訊和華為等由于在歐美市場有系統設備的銷售,其手機進入這些市場相對也比較容易。
“我們在初期集中力量把市場定在歐洲和美國,在第一時間里跟國際一流的運營商合作,當中國的3G牌照發放后,我們就有實力進入中國市場!焙问坑迅嬖V記者。也就是說,中興通訊和華為在歐洲市場練兵的目的還不僅僅在于出口市場,隨著中國3G牌照發放的臨近,國內的3G手機市場預計也將在兩三年之內火熱起來,這對于他們來說,也是一個在國內手機市場重新洗牌的良機。
事實上,中興通訊、華為等大陸廠商在手機出口上的咄咄逼人之勢已經引起了臺灣業界的警覺。近日臺灣媒體的一則消息稱,以代工著稱的臺灣手機廠商擔憂兩岸今后將為爭取歐洲運營商的手機訂單而進行激烈競爭。
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手機出口2.28億部,比2004年增長56%,不過國產手機的出口只有約1000萬臺,其中更有611萬臺中的“相當一部分是波導為法國薩基姆反向貼牌的”。很顯然,在2G時代,中國大陸廠商在手機出口方面一直未有較大作為。
3G手機會不會是一個突破口?
歐洲3G練兵
來自臺灣的消息稱,目前歐洲的運營商已將目光放到了中國大陸及臺灣市場,希望在其中甄選出一些合作伙伴。
事實上,中興通訊、華為等大陸廠商在近期的一系列行動在很大程度上也印證了這種說法。
2005年年底,中興通訊3G WCDMA手機獲得和黃3G「Hutchison 3G」的批量采購。目前30萬部具有中興通訊與和黃3G聯合品牌的手機F866已發往英國,在英國手機終端店面全面上柜。
何士友同時還透露,中興通訊的WCDMA 數據卡已經在意大利開始銷售,目前銷售情況良好。而且,從2月份開始,中興通訊自行研發速度高達3.6M的HSDPA數據卡正在歐洲進行測試。此外,在CDMA2000 EV-DO方面,歐美運營商也正在對中興通訊進行測試。
至于華為,2006年2月16日,全球最大移動通信運營商沃達豐與華為聯合宣布,在未來至少5年之內,華為將為沃達豐在其運營的21個國家的市場上提供為沃達豐定制的WCDMA手機。沃達豐預計,第一部由華為生產的“沃達豐”3G手機將于2006年9月正式在歐洲市場上市。該協議的簽署標志著華為的手機終端產品首次大規模進入歐洲主流市場。
而在此前,歐洲運營商的訂單基本上由諾基亞、西門子等跨國巨頭和來自臺灣地區的廠商所獨占,中國大陸手機廠商在歐洲市場并無太大起色——之前國產手機的出口市場主要在東南亞和中南美洲等地。
難啃的硬骨頭
“歐洲市場對廠商的要求比較高。”明基董事長李焜耀告訴記者,大部分的國產手機廠商并不具備這種技術實力,而且歐洲市場70%的手機銷售是通過運營商定制進行,其談判的難度也比較大。
單就環保一項來看,根據歐盟相關政策RoHS的要求,在電子電氣產品中限制包括鉛在內的六種有害物質的使用;而WEEE指令,其核心內容是要延伸生產者責任,加強對報廢電子電氣設備的循環回收以及再利用的管理。這些硬性標準為國產手機以及其它電子產品進入歐洲設置了比較高的門檻。
這使得國產手機廠商在歐洲市場要承擔巨大的風險,比如在售后服務方面,以英國為例,用戶手機壞了,打個電話給運營商,運營商就會讓第三方的公司把手機收回來,確認后將再交給廠商,回收的成本將近30英鎊,如果品質不好可能會出現更大的虧損。
事實上,此前的市場狀況也表明,國產手機在GSM手機的出口上碰到的不僅是來自運營商的定制要求,專利也是一個重要制約。按照中國政府此前同GSM協會達成的協議,國產廠商在國內銷售的GSM手機是免專利費的,而出口的手機則是要向愛立信、飛利浦等公司交納專利費。
早在2004年,擁有GSM手機核心專利的飛利浦就曾在德國起訴了當時在杜塞爾多夫參展的迪比特——指責其侵犯了飛利浦的手機專利。面對訴訟的壓力,迪比特不得不在此后陸續停止了其全球各地的出口業務。
也是從2004年開始,飛利浦等公司開始派人與一些國產手機廠商開始談判,要求交納專利費,而且由于專利費的追溯原則,此前出口的國產手機也一樣要重新交納專利費。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很多國產手機廠商在進入歐洲和美國市場時就顯得力不從心。根據商務部的統計,2005年中國手機出口同比雖然增長56%,出口量高達2.28億部,但其中真正屬于國產手機的非常有限。甚至在國內市場上,國產手機在2004年、2005年也被外資品牌壓得抬不起頭來。
“國內手機廠商擁有的專利技術更多的集中于造型和工業設計層面,而在制約產業鏈的核心技術方面則顯得不足!焙问坑颜J為,“從2G手機發展情況來看,中國廠商雖然投入巨大,但很難成功走出去,無法在歐美市場立足。”
迂回國內市場
“3G是一個洗牌的機會!痹诤问坑芽磥恚瑒倓偘l展的3G手機正是中國大陸手機廠商獲得轉折的機會。
據何透露,中興從2003年開始跟蹤歐盟的兩個環保指令,并投入大量精力進行研發,經過兩年的時間,才生產出國內第一款“無鉛”手機,并最終取得和黃的訂單。而與和黃的談判也早在2004年就已經開始了,“其中軟件測試就用了大半年”。
何士友認為,歐洲的運營商雖然對品質、服務、功能的定制要求非常多,但中興通訊和華為等由于在歐美市場有系統設備的銷售,其手機進入這些市場相對也比較容易。
“我們在初期集中力量把市場定在歐洲和美國,在第一時間里跟國際一流的運營商合作,當中國的3G牌照發放后,我們就有實力進入中國市場!焙问坑迅嬖V記者。也就是說,中興通訊和華為在歐洲市場練兵的目的還不僅僅在于出口市場,隨著中國3G牌照發放的臨近,國內的3G手機市場預計也將在兩三年之內火熱起來,這對于他們來說,也是一個在國內手機市場重新洗牌的良機。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華為、中興3G手機歐洲卡位 臺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2/200622813350.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2/2006228133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