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終端展開最后一輪測試 夏新三星入場參測
2006/3/9 2:26:48
南京銀線科技有限公司 供稿
昨日從夏新電子高層人士處獲悉,夏新TD3000手機昨起正式進場測試。這意味著,TD-SCDMA應用終端最后一輪試驗已悄然展開。
但這個消息并未得到TD-SCDMA產業聯盟的證實。夏新該高層表示,夏新在去年就應信息產業部的要求參與TD-SCDMA產業聯盟的試驗。與夏新一起的還包括超過15個品牌的終端參加了全面網絡測試。
“我不知道此次測試什么時候結束,只知道在接到的單子上,夏新排在了3月6日。”夏新該高層表示。
另一終端廠商三星也承認參加了此次測試。三星電子中國通信研究院TD項目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我現在不方便說到底有多少部手機參與到此次測試中,但我們已參與其中,數量不少于百部。”
據了解,此番參與終端網絡測試的終端廠商包括中興、三星以及華立等數十家手機廠商,目前大部分廠家只提供一款手機型號進行測試,每個廠家會提供數十部手機。
對于這一說法,TD-SCDMA產業聯盟市場部負責人僅向《每日經濟新聞》稱:“TD終端測試任重道遠。我們聯盟暫沒有相關文件制訂,而且目前還不是對外公布的時候。”
據這位負責人提供的一份報告稱,3G前一輪外場測試結果顯示,“在終端方面,僅有兩款完全合格”。這兩款手機完成了功能測試、射頻性能測試和耗電性測試。
這位負責人并未透露該兩款手機的品牌,只說“這兩款由大唐電信集團提供的SPARROW終端和HUMMER數據卡都是基于定制芯片、沒有采用專用芯片的終端”。這意味著大部分TD-SCDMA終端都未達標。
TD-SCDMA產業聯盟曾對外公布,TD-SCDMA目前整個產業鏈上已有三四十家企業參與,已經形成了大唐+上海阿爾卡特、鼎橋+華為、中興+中興、普天+北電4套系統的解決方案。
信息產業部官員曾表示,手機終端仍是中國發展3G的主要瓶頸,而中國標準TD-SCDMA的手機終端更為關鍵。
作為“自己的孩子”,TD-SCDMA從一開始就備受矚目。但與其他兩種3G制式相比,TD-SCDMA在各方面都還不很成熟。橫在其面前的三座大山是:機型款式偏少、電池待機時間短和手機終端產品不夠成熟。
TD-SCDMA產業聯盟專家組組長、國內權威技術專家曹淑敏曾說,目前TD-SCDMA的首要任務是要完善TD-SCDMA的標準化,同時提高終端和系統商用化性能,以確保今年年終可提供可供商用的相關設備。
但這個消息并未得到TD-SCDMA產業聯盟的證實。夏新該高層表示,夏新在去年就應信息產業部的要求參與TD-SCDMA產業聯盟的試驗。與夏新一起的還包括超過15個品牌的終端參加了全面網絡測試。
“我不知道此次測試什么時候結束,只知道在接到的單子上,夏新排在了3月6日。”夏新該高層表示。
另一終端廠商三星也承認參加了此次測試。三星電子中國通信研究院TD項目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我現在不方便說到底有多少部手機參與到此次測試中,但我們已參與其中,數量不少于百部。”
據了解,此番參與終端網絡測試的終端廠商包括中興、三星以及華立等數十家手機廠商,目前大部分廠家只提供一款手機型號進行測試,每個廠家會提供數十部手機。
對于這一說法,TD-SCDMA產業聯盟市場部負責人僅向《每日經濟新聞》稱:“TD終端測試任重道遠。我們聯盟暫沒有相關文件制訂,而且目前還不是對外公布的時候。”
據這位負責人提供的一份報告稱,3G前一輪外場測試結果顯示,“在終端方面,僅有兩款完全合格”。這兩款手機完成了功能測試、射頻性能測試和耗電性測試。
這位負責人并未透露該兩款手機的品牌,只說“這兩款由大唐電信集團提供的SPARROW終端和HUMMER數據卡都是基于定制芯片、沒有采用專用芯片的終端”。這意味著大部分TD-SCDMA終端都未達標。
TD-SCDMA產業聯盟曾對外公布,TD-SCDMA目前整個產業鏈上已有三四十家企業參與,已經形成了大唐+上海阿爾卡特、鼎橋+華為、中興+中興、普天+北電4套系統的解決方案。
信息產業部官員曾表示,手機終端仍是中國發展3G的主要瓶頸,而中國標準TD-SCDMA的手機終端更為關鍵。
作為“自己的孩子”,TD-SCDMA從一開始就備受矚目。但與其他兩種3G制式相比,TD-SCDMA在各方面都還不很成熟。橫在其面前的三座大山是:機型款式偏少、電池待機時間短和手機終端產品不夠成熟。
TD-SCDMA產業聯盟專家組組長、國內權威技術專家曹淑敏曾說,目前TD-SCDMA的首要任務是要完善TD-SCDMA的標準化,同時提高終端和系統商用化性能,以確保今年年終可提供可供商用的相關設備。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TD終端展開最后一輪測試 夏新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3/20063922648.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3/2006392264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