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器件在整個產品中不是主角,在功率器件設計出來之后,與供應鏈中核心芯片廠商以及上游公司的策略合作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臺灣地區的很多電源IC設計公司如點晶、致新、立锜等都會和產業上游公司如華碩、英特爾、鴻海等合作,引入他們的資金,將后者變成其投資公司,IC設計出來后,就很容易被designin。
隨著技術的提高與產業的成熟,臺灣地區電源IC產業正在從地域性競爭向國際性競爭轉變,臺灣電源IC設計公司也要面臨諸如英飛凌、IR、ST等國際廠商的挑戰。富鼎先進的葛云湘表示:“我們認為自己最大的競爭優勢是已經跨出亞洲。”他解釋說,除了覆蓋從MOSFET、IGBT到POWERIC全線產品的完整性之外,得益于IR的技術支持,富鼎先進更從去年開始積極開拓歐洲市場,并初見成效,此外在北美市場也已開始有少量供貨。“歐美廠商主導著全球行業規格的發展,從公司長遠發展看來,如果想和這些國際巨頭一爭高下,進入歐美制造商的供應商名單,提升在整個供應鏈中的地位,我們必須首先介入源頭,參與規格的討論。目前很多進口取代做不到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辦法成為它的源頭供應商。而我們現在已經成功躋身Intel、GE、北方電訊等多家歐美公司的供應商行列。”葛云湘說。
張家瑋也指出,茂達電子有關下一步的策略發展將是如何將中國與臺灣的半導體產業鏈加以結合,利用接近生產基地及就近服務的優勢,來提供客戶端的全方位服務。他表示:“我相信模擬廠商只要找到自己的競爭利基,應有其生存空間的存在。”
而業界的一個共同觀點是,電源管理IC產業鏈上的整合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富鼎先進的葛云湘指出,目前供應鏈上電源IC公司數目眾多,上游客戶為了緩解成本壓力,必然會減少供應商數量,而這種選擇傾向于從現有供應商中選擇,因此市場新進入者將很難再有發展空間。此外,在市場替代效應驅動下,低端市場競爭激烈,高端市場進入不易,這種產業的兩極分化將導致臺灣電源IC產業走向大者恒大及小者恒小(經營利基市場),大公司將進一步擠壓小公司的生存空間。晶鎂電子的業務營銷處協理黃正宏認為,電源管理IC產業鏈上的縱向整合勢必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盛群電子的潘建州也認為更多的整合將發生在上下游之間。
編輯:ronvy
來源:國際電子商情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7-12/2007121311263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