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之一,要滿足未來社會經濟的發展,完全依賴煤炭、石油等常規能源,既不現實也不可行,積極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分布最普遍的太陽能將是我國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根本。
太陽能是我國最豐富的可再生能源
我國陸地表面每年接受太陽能輻射相當于49000億噸標準煤,全國2/3的國土面積日照在2200小時以上。如果將這些太陽能全都用于發電,約等于上萬個三峽工程發電量的總和。豐富的太陽能資源,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永續繁衍的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目前,我國能源的供應狀況為:煤炭比重過大,環境壓力沉重,人均能耗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技術落后,系統效率低,產品能耗高,資源浪費大。2004年,我國的能源消費總量為19.7億噸標準煤。專家預測,到2020年,我國一次性能源需求量為25~33億噸標準煤。屆時,按照33億噸標準煤的需求量來衡量,我國的煤炭供應量將達到2 9億噸,石油為6.1億噸。然而,到2020年,我國煤炭產量最多可能只有22億噸左右,石油的最高產量也只有2億噸,供需缺口高達7億噸煤和4.1億噸油。此外,我國的能源供應在今后還將面臨兩個嚴峻挑戰:一是能源決策的國際環境復雜化,對國外石油資源的依存度快速加大;二是世界上化石能源的可持續供應能力也遭遇嚴峻的挑戰。
有關專家指出,由于我國的一次性能源儲量大約只有世界總儲量的1/10,未來我國必須審慎地控制煤電、核電和天然氣發電的發展,煤電的發展不僅受到煤炭資源的制約,還受到運輸和水資源條件的制約,核電的發展同樣受到核原料和安全性的制約,核廢料的處理問題更為嚴重,其成本也十分高昂。因此,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為我國的當務之急。
專家預計,在目前及今后的30~50年,我國具有實際發電和應用能力的可再生資源主要是:小水電、風力發電、生物質能和太陽能。據計算,我國的小水電理論可開發量為115兆瓦,風力發電為1000兆瓦,生物質能為100兆瓦,而太陽能則有109萬兆瓦,即使只開發1%的太陽能,其裝機容量就能超過3600兆瓦,比其他可再生能源高出了兩個數量級。
光伏產業是當今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最近10年的平均增長速度為33%,最近5年的平均增長速度為43%,而2004年則比2003年增長了61.2%。目前,世界上前10名的光伏電池或組件的生產商已占據全世界市場份額的85%以上,而且生產規模化、集約化。近30年來,光伏組件的生產成本已經降低了兩個數量級。
在原材料方面,我國目前已經有一批大規模硅原料項目正在醞釀建設中,例如,四川峨嵋半導體材料廠投資66 00多萬元進行的"年產200噸太陽能電池多晶硅技術改造項目"已于去年年底通過了專家論證,目前正在建設中。專家預測,在未來兩年內,我國硅原料供應緊張的問題將會得到緩解。
到2030年,我國太陽能發電成本有望達到或接近屆時計入外部成本的煤電成本,只要保證市場規模,即使不計入外部成本,太陽能發電成本也將在2040年前達到屆時的煤電成本。如果加大技術投入,靠政策拉動市場健康發展,這個時間還可能縮短。
太陽能發電在我國應用廣泛
在眾多的新能源技術中,太陽能發電具有結構簡單、維護方便、可靠性高、壽命長等明顯的技術優勢,非常適合于我國偏遠無電地區使用。
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已經開始在邊遠的農牧區推廣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迄今已累計安裝了近50萬套系統。根據國家發改委編制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10年,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總容量將達到40萬千瓦,2020年將達到220萬千瓦,可見我國國內光伏市場十分巨大。
根據我國國情,將太陽能發電技術用于城市道路、小區照明的市場潛力也很大。政府應在中心城市積極推廣,對于公益性建筑、標志性建筑、高檔建筑,政府應出臺政策,要求安裝光伏屋頂和光伏幕墻,發揮示范作用。
建設大規模并網光伏發電系統,已成為世界上一些國家大規模利用太陽能的一項宏偉戰略。我國有108萬平方千米的荒漠資源,主要分布在光照資源豐富的西北地區,幾乎不需要水資源的光伏發電有無限的發展空間。隨著電力輸送技術和儲能技術的發展,大規模荒漠電站必將成為我國未來的電力基地。專家建議,可先將一些具有很好旅游資源的荒漠地區,作為我國大型并網光伏項目的起步建設區域。
編輯:coco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7-12/2007121916184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