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一財經日報》從多位半導體行業從業人員處獲悉,由于大陸和臺灣地區太陽能產業發展快速,從去年底開始,包括臺積電、聯電、中芯、華虹NEC、和艦、宏力半導體等企業的部分中層和高層在高薪和更明朗的市場前景誘惑下,紛紛轉換門庭,投身太陽能產業。
去年9月,曾任華虹NEC、中芯國際公司高級運營官的姜慶堂出任晶澳太陽能公司運營副總裁兼代理CTO。去年底,上海先進半導體公司原CEO劉幼海出任江西晶能光電CEO。而近期出任太陽能電池廠百世德總裁一職的方朋,過去曾是華虹NEC的執行總裁。
“其實這只是半導體行業人才流向太陽能產業的冰山一角。”曾在臺積電工作過、現在中芯國際工作的黃偉(化名)透露。黃偉本人也在考慮是否“轉換跑道”。黃偉指出,轉向的根本原因就是:半導體代工產業成長趨于平緩,今年的成長率可能只有僅5%~6%。
“最近杰得、智多、鼎芯等很多半導體企業都在裁員,還有凱明也終止運營。”isuppli中國半導體分析師顧文軍指出,這些消息讓整個中國的半導體行業彌漫著一種悲觀的氣氛。
根據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預估,全球太陽能產業近5年年平均成長率約45%,而大陸太陽能產業成長率卻超過了100%,同時大陸已成為足以與德國匹敵的太陽能發展區域,光是江蘇一帶上市的太陽能企業,便包括無錫尚德、阿特斯光伏、常州天合光能、江蘇林洋新能源、中電電氣、江陰浚鑫等等。事實上,除太陽能工廠外,積極進軍太陽能領域的設備商也已組織架構吸納人才,這可能進一步加劇中國半導體產業人才的流失。
但是關注半導體行業的上海聯合投資公司分析師也指出,太陽能產品的毛利率更好,不過,一般半導體企業的技術研發人員的規模在幾百人,一個太陽能企業的技術研發人員一般只需要20人的規模就可以。所以從這層面來看,在太陽能產業發展的初期階段,應該還不會引發半導體行業人才的供給危機。
編輯:ronvy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8-6/2008611953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