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美國到達一個歷史拐點,隨著平均油價逼近每加侖4 美元,美國開始迅速改變其聲名狼藉的奢侈方式。美國人駕車少了,更多地選擇公共交通,少購買高油耗的汽車,不再瘋狂地購物,曾經不可動搖的消費者信心下滑了。美國人突然改弦易轍,不像瑞典人,也不十分像他們自己。這是一種可以改變整個世界的轉變。但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變化。至今為止,高攀的油價已經讓大多數美國消費者開始改變生活方式。消費觀念更為環保的歐洲,通過有力的匯率政策來緩沖油價的沖擊,亞洲國家則是通過在石油進口的環節調控油價。但如果油價繼續上漲,這些保護機制將統統失靈。在不久的將來,現在正在變革美國的能源革命同樣會席卷全球。劍橋能源研究協會主席、《石油、金錢和權力的史詩追求》(ThePrize: The Epic Quest for Oil, Money andPower)一書的作者丹尼爾·尤金(DanielYergin)說道:“80 美元一桶的日子我們挺了過來,但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挨過200美元一桶這一關。如此高的價格將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
一年前,還沒人會去想到油價會飆升到每桶200美元,而現在市場上的每個人都惶恐地談論這個問題。從1999 年每桶10美元,到2007年每桶95美元,這幾年上漲的油價并沒有減慢世界經濟的發展速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市場認為是需求的增長,特別是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增長,拉動了油價上漲。之前也有對石油供應的憂慮,最大的波動來自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在1970 年代采取的限制石油生產政策,但至少在最近幾年限產得以終結。隨著近幾個月油價的迅速攀升,6 月26日原油期貨價格突破每桶140美元,多數人的意見開始傾向一種全新的悲觀看法:不光中國和印度的需求要持續增長,還有日益增加的區域沖突、投資的下降、工業瓶頸,以及主要產油國大油田儲量不斷減少等一時無法解決的諸多問題,在威脅著石油供應。現在很多(盡管不是全部)嚴肅的學者開始認真對待每桶200美元的油價和關于一場類似1970 年代的新石油危機預言。高盛公司警告道,在未來六個月到兩年之內,石油價格隨時有可能突破每桶200美元。
哪怕是對于那些期盼高油價能夠推動能源保護與減緩全球變暖的人們來說,這樣的增長速度也快得讓人心驚肉跳。如此飛升的油價,已經開始影響普通人的生活、威脅了全球經濟增長,并在召喚通貨膨脹這個惡魔。近年來,由于中國和印度出口的廉價商品與勞務,在很大程度上平抑了全球的通貨膨脹,成為了政府履行財政責任的典范。但油價上漲逐漸給中國、印度這樣新興的巨大市場帶來極大壓力,尤其是當能源價格完全失控的時候,這些國家就會威脅要出口膨脹了。
石油關系到世界經濟的每一個細節,所以,全方位地設想每桶200美元油價的世界景象是不可能的。但毫無疑問的是,高昂的油價將迫使各國以更快的速度走低能耗道路,特別是通過開發、使用新型的非礦物燃料來節約能源。但無論如何,在六個月到兩年之內,這些改革都完全制止油價上漲。因此,出現了許多悲觀的預測:有分析家指出,由于運費的上漲,很多商品無法再繼續遠距離運輸,因此區域貿易將增多,甚至會出現全球化的倒退。在過去的五年中,由于油價的上漲,石油消費國向石油輸出國多支付了上千億美元。如此大的財富轉移,已經影響到了各國力量的平衡,包括令人頭疼的專制石油輸出國伊朗、委內瑞拉和俄羅斯的坐大。摩根士丹利CEO任永力(Stephen Jen)提供的數據表明,如果油價上漲到每桶200美元,僅海灣六國石油探明儲量的市值,就會升到9.5 萬億美元,相當于公眾股票市場市值的兩倍。這將使石油輸出國的主權財富基金,成為國際市場中的無冕之王。對于這種大多被控制在王室之中的資金,西方肯定會加大力度促其更為透明。
編輯:ronvy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8-7/2008716938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