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寧波北侖金陵富春國際大酒店,在眾人的愕然之中,關于中緯積體電路(寧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波中緯”)的資產拍賣以流拍結局落幕。曾是浙江省第一家6英寸芯片生產企業,卻因資金鏈斷裂破產清算,這是一個讓人意外的結果。
在曝出資金鏈斷裂的消息之后,寧波中緯這個曾是“國家鼓勵的集成電路企業”便成為同行業者覬覦的收購目標,這家之前并不太知名的公司一下變得炙手可熱起來。很多業內人士原本以為,這場拍賣會將是半導體老牌企業上海貝嶺和集成電路新軍方正微電子的較量,但在拍賣當天,上海貝嶺和方正微電子卻雙雙缺席。
“突然”死亡
來自寧波中緯公開的數據稱,“2008年三月份生產出貨達14726片,創營運以來出貨片數歷史新高。2008年第一季度,公司生產出貨共計36396片,較2007同期增加6186片,同比增長了20.5%,實現營收美金7100469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2.2%。”根據寧波中緯的官方描述,其業務自2005年起一直實現了快速增長,2005、2006、2007三年的營收分別達到1159萬美元、2059萬美元和 2938萬美元。
然而,與其宣稱的“業績優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針對寧波中緯的突然死亡,寧波正大拍賣有限公司對其拍賣動因做出了如下解釋:“公司自2004年7月投產以來,連年的財務狀況不佳,因此將于2008年9月19日進行拍賣。”
流拍背后
根據寧波正大拍賣公司的信息,寧波中緯整體資產的拍賣參考價為人民幣21140萬元;拍賣資產包括了寧波保稅區南區廬山西路155 號工業房地產及電子設備、機器設備、運輸設備和專有技術項目轉讓等,其中房產建筑總面積34315.72平方米,土地使用面積131054平方米,國有出讓工業土地,整體起拍。
有關方面未對這一定價做出詳細解釋,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與目前中緯的實際資產價值相比,超過2億元的定價偏高。一位不愿公開姓名業內人士分析,半導體代工廠最值錢的部分主要是設備、廠房、客戶以及知識產權;中緯使用的是臺積電的二手設備系1988年的產品,已經超過使用期,因此幾乎可以說是不值錢;保稅區內13公頃土地有些價值,但對有意向收購中緯的半導體廠商而言價值并不大,因為無論是上海貝嶺還是方正微電子,看重的都不是土地資產;此外,目前中緯雖然對外宣稱有100多家客戶,但是實際有價值的客戶遠遠少于這個數字,“收購方其實最看重的是中緯6英寸生產線的專利,中緯究竟擁有哪些專利才是定價的核心關鍵”。
“中緯模式”危機
從誕生到破產,寧波中緯的生命不過短短5年。在公司突然“死亡”的背后,是其長期以來系列矛盾集體爆發的結果。 然而更值得關注的是,寧波中緯的垮掉表明了它所代表的“一個經營團隊+地方政府+多方集資”的低成本擴張模式在半導體代工業正面臨空前的考驗,成功投資運營一家半導體代工廠遠比想象中困難得多。
就在中緯破產清算之際,記者了解到,最近幾年,類似中緯這類中小規模的半導體代工廠目前普遍遭遇類似困境,在常州納科、寧波中寧等項目因資金緊張擱淺后,昆山德芯、海安綠山等半導體項目也皆因資金出現問題,導致項目涉及的相關地方政府不得不籌劃進行股份轉讓。
“原來大家想得很簡單,先把架子搭起來,然后慢慢找投資。”上述半導體業內人士說,最壞的打算是即便項目做不成進行轉讓也能賣個好價錢,現在的情況則是“有人賣沒人買”。
isuppli咨詢公司半導體行業分析師顧文軍認為,人們通常只意識到半導體代工廠前期投資需要巨額資金,卻常忽略工廠日常運營也需要源源不斷的龐大資金;此外,半導體行業景氣周期也常常影響到融資,景氣周期往往更容易增強投資人的信心,融資也較為容易;“現在恰逢半導體產業低谷,融資形勢嚴峻,因此出現了不少項目資金鏈斷裂的情況”。
不過,半導體業者似乎也有苦衷。一家代工廠負責人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臺灣地區半導體業的成功經驗說明,發展半導體非常需要政府集中而連續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但大陸有些地方政府在政策支持上的不連貫性經常會影響到項目進展,“有時換了相關的領導,原先承諾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就難以到位”。
編輯:ronvy
來源:和訊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8-9/20089231443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