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請問與國際上其他品牌的類似產品相比,Infineon的600V C6在各方面有何區別?
答:首先,在單位封裝方面,以T220封裝為例,其他品牌類似產品的導通電阻大約是380毫歐,比我們高好幾倍,而我們C6現在做到最好的是99毫歐。如果他們為實現同樣的導通電阻需要應用TO-247封裝,成本將會貴許多。眾所周知,在半導體的成本中,封裝是很關鍵的問題。我們在TO-247封裝方面能做到最好的45毫歐,而其他品牌不能做到這么低,這也是我們的區別之一。
其次,在電源工作頻率方面,我們的MOSFET開關頻率可以提高到250kHz~400kHz。如果用其他品牌的超級結結構的MOS,會產生大的損耗,很難去實現。但如果采用CoolMOS,可以實現頻率超過250kHz。當然開關頻率越高,損耗越高,例如超過450k以上,就要采用零電流,零電壓等軟開關架構,我們就可以配合二極管去做。
Q2:這個開關是否不再需要采用諧振的電源架構?
答:準諧振要求不能太高,如果是二三百瓦就不推薦了。當輸出功率越高,電流就越大,導通損耗則越高。如果沒有一個低導通電阻的MOS,導通損耗會很大。而CoolMOS的導通電阻很低,可以降低導通損耗。另外CoolMOS里面的輸出電容很低,該參數是影響開關損耗最大的因素。如果輸出電容量低,累計損耗就低。采用諧振的設計,也需要通過對輸出電容進行通電放電,也會產生一定的損耗。因此,如果是用傳統的MOS進行設計,損耗會很高。
Q3:輸出電容對電路本身有影響,那輸出電容降低之后是否對線路性能也有影響?
答:將輸出電容降低不會影響電路的性能。但開關頻率提高,輸出電容會和PCB寄生的電感等參數會產生諧振,會產生些尖峰。工程師應該關注這一點,不管提高還是降低,都需要知道寄生參數的影響。所以,在做PCB布板的時候,需要了解如何將其優化。如果沒有這些配合,不可能把開關頻率提高。僅僅改變參數,是不會對電路產生影響的。
Q4:C6的開關頻率是多少?
答:開關頻率由用戶自行設定。MOS的開關頻率是從PWM來確定的,100k、150k或200k都可以。
Q5:如果頻率到了100k以上,那總體損耗是否由開關損耗來決定?是否可以說總體損耗還是由最大的開關頻率來決定?導通損耗存在多少?
答:工程師選多大的開關頻率去做設計主要基于以下幾點:成本、效率和大小。只要將開關頻率提高,諸如電容等被動器件的體積就可以變小。但導通損耗一定會存在,永遠是越低越好。對于功率半導體來說,導通電阻和寄生電容是成反比的,一個高,另一個勢必就低,但我們可以將兩者達到一個優化點。
英飛凌的方向是在降低導通損耗的同時又降低開關損耗.我們提倡的FOM參數也就是體現我們的方向。
導通電阻越小的開關管,由越多的MOS胞元并成,寄生出來的電容也就越多,也就會增加越多的開關損耗.這就要工程師在開關損耗與導通損耗間找個平衡點.
Q6:以開關損耗為主時,該器件的總體損耗會高出很多嗎?
答:由于寄生參數變低,就會降低其開關損耗。每一次充電放電的能量損耗和每一個開關的損耗都會降低。但如果你將開關頻率繼續提高,還是要考慮很多方法去控制其損耗。
Q7:C6比C3價格更便宜,如何降低C6的產品成本?
答:C6的推出將會取代我們最流行的C3。為了與競爭對手相抗衡,我們就應該降低產品成本,所以我們需要推出新的系列。為了避免被淘汰,我們也必須要朝著降低成本的方向進行,C3已經沒有降價的空間,所以我們才推出了C6。
成本主要來自晶元的大小, CoolMOS C6采用的是新科技, 讓里面的晶體變的更小, 并采取新的封裝技術降低成本。
Q8:C6與C3有很大的關聯性,那C6可以取代C3嗎?是否有C4和C5兩種產品?
答:可以。沒有C4,因為4在中文里有不好的寓意。至于C5,我們已經將其命名為CP。CP的開關損耗是最低的,比C6還低,所以C6不能代替CP。CP更適合在更高效的電源產品中。
Q10:CFD是900V還是600V?除了用在服務器等設備,C6和CP還應用在哪些領域?
答:是600V。它是帶體內快恢復二極管的,適合于例如橋式電路等零電壓或零電流軟開關場合.
C6和CP還可應用在太陽能、電腦電源、LCD和綠色照明等各個方面。對于超級結結構的MOS在3-5W的手機充電器領域的價格不占優,CoolMOS亦如此。
Q12:C6主要應用在哪些方面?高端還是低端產品?它能應用在Eeepc上面嗎?
答:既然C6將要代替C3,而C3已經幾乎運用在所有的產品上,所以C6沒有任何傾向性,它幾乎可以應用在所有的電源上面,包括Eeepc。
Q13:在多少瓦的時候,C6可以達到最高的性能成本比?
答:沒有這樣一個確切的點,其實我們考慮最多的還是成本。我們將給工程師提供很多選擇,而不是隨意定下方案怎么做。我們更多會依據市場和用戶的需求來定。畢竟無論做多大的功率,只要價格沒有競爭力,廠商都不會做。
Q14:競爭對手是否有類似于C6的產品?
答:有,但我們是領導地位。英飛凌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做了,客戶很信賴我們的產品。現在我們已經做到了第五代,比競爭對手要先進。我們曾經發現過的問題,他們一定會重復。我們之所以開始研發C6是因為C3的發展空間不大,需要一個更先進的產品來代替它。
Q15:C6的價格策略如何?你們將如何定價?
答:我們基于成本和性能的考慮來研發C6。C6比C3便宜,是市場所決定的。
Q16:尺寸和功率往往成正比,請問英飛凌如何平衡兩者的關系?
答:要做到小晶元,我們通過做到降低損耗來達到平衡。如果損耗跟之前一樣,那是沒有競爭力的。按參數來說,晶元改變就會引起很多改變。晶元小,ID一定會小,這是物理現象,但是ID小不影響設計。因為ID只是一個計算結果值。■
來源:英飛凌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9-6/200962511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