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光伏產業為我國未來的節能產業發展方向,而該產業主要使用石英礦石。我省石英巖礦重要產區鳳陽縣依靠得天獨厚的石英資源優勢,突出產業特色,重點發展硅、太陽能光伏等產業,全面打造硅產業基地,力促硅產業跨越式發展,力爭到2020年硅產業年產值達1000億元。
鳳陽盛產石英石
據了解,滁州市鳳陽縣石英巖礦區覆蓋面積達80平方公里,石英石儲量在100億噸以上,儲量和品位居華東首位、全國前列,華東地區玻璃企業石英原料 70%源自鳳陽。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協會、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于2005年聯合授予鳳陽“中國優質石英砂原料基地”稱號。
鳳陽的石英資源可廣泛用于太陽能產業基礎材料、浮法玻璃及深加工、玻璃新材料、玻璃裝備、信息產業基礎材料等方面。
在近期舉行的“中博會”上,中國企業500強、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管理的中央企業中材集團與鳳陽簽訂項目合作協議,本著中央企業與地方優勢資源互補、互利雙贏的原則,拓展合作領域,共同推動鳳陽千億元硅產業的發展。
規劃助推硅產業
為幫助鳳陽縣利用高儲量、高品位的石英資源,更好地推行科學開采、提升硅資源的工業附加值,科學發展硅產業。安徽省發改委牽頭,鳳陽縣邀請有關專家共同編制了《鳳陽硅產業發展規劃》。
今年初,這一規劃已通過來自國家相關部門、行業及安徽省的專家組論證。這標志著鳳陽硅產業發展已上升為安徽省努力打造的千億元硅產業“旗艦”。
根據規劃,到“十二五”末,鳳陽縣硅產業年產值將達到1000億元。鳳陽縣硅產業將在現有基礎上向深加工、多品種、高質量、高效益方向發展,發展以陶瓷材料、體育場地材料、太陽能產業材料、玻璃加工材料等為主體的硅產業體系。
鳳陽硅產業將以現有的30多家企業為基礎,通過強力整合、科學開采,歷經10~15年的努力,建成“四大基地、一個中心”,即石英資源綜合利用與環境保護示范基地、優質浮法玻璃與高檔日用玻璃產業基地、光伏產業與信息產業基礎材料生產基地、玻璃纖維與無機硅材產業基地、玻璃新技術研發與產品集散中心。使鳳陽石英石資源開發與硅產業在全國形成重要影響力,并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目標到2012年,硅(玻璃)產業年銷售收入達300億元,2017年達 600億元,2020年達1000億元。
零散走向規模化
據鳳陽縣委書記馬占文介紹,該縣將按照規劃先行,強力整頓和規范石英資源開采秩序,整合資源,走規模化、集約化的路子,提升石英砂及玻璃生產加工企業科技含量。
鳳陽縣堅持以規劃為龍頭,規范礦產資源管理。在省國土資源部門支持下,對到期的探礦權、采礦權不予延續,進行整合,分片招標出讓采礦權,鼓勵規模大和技術、管理、裝備水平高的企業參與開發,走規模化、集約化的路子。全縣礦權由原來的174個整合到45個,今年底到期的12個礦權也將收回,并發揮石英砂行業協會作用,嚴格規范管理,石英礦開采從無序走向有序,從零散走向規模化。
同時,該縣石英資源的開發除了要實行集約化、規模化開采,在 “精”字上做文章,向“深”字要效益。為此,該縣成立了石英砂整治指揮部,依法開展了石英砂生產企業集中整治,抬高礦山企業的“門檻”,制定了“八個一” 的企業開業的嚴格標準,規范一套經濟、實用、有效的工藝流程方案,引導石英砂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引進新工藝、新技術。
成為縣經濟支柱
太陽能電池的需求因近幾年受能源危機的影響而產生了迅速發展,面對太陽能電池的這種市場需求,各國的生產廠都在計劃或已經實施擴建。隨著使用成本的下降,5年后太陽能電池將會逐步進入尋常百姓家。
鳳陽縣就此制定了年產25兆瓦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的招商項目。該項目占地面積為1.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0平方米。添置從國外引進的年產25兆瓦太陽能電池生產設備149臺套及國產配套設備90臺套。實現年產多晶硅太陽能電池25MW(約1100萬片)的生產能力。
該縣現已引來臺玻、力諾、德力等30多家國內外知名玻璃企業,延伸石英砂產業,提升硅產品,改善發展方式,年產5億只玻璃制品、10萬噸超細硅粉等9個項目進入全省 “861”行動計劃。鳳陽生產的玻璃產品品種已達3000多個,玻璃制品銷售量約占中國市場的四分之一強,成為亞洲地區最重要的保溫瓶膽生產基地,玻璃器皿產品已覆蓋全國80%市縣,水晶塊料占全國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2008年,該縣實現生產總值63億元,其中石英砂生產加工及玻璃產業的貢獻率達60% 以上。
目前,鳳陽正進一步加強與省地質調查中心合作,全面開展石英砂潛力評估調查,積極申報國家級石英砂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密切與硅產業研究機構交流合作,圍繞千億元硅產業規劃,緊盯國際國內硅產業大項目、大公司、大集團開展定向招商,著力引進硅能項目,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和崛起,使之成為安徽工業化的新亮點。■
來源:北極星電力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9-7/2009710164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