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支援全球太陽能發電和太陽光電(PV)制造業的公共政策宣傳活動中,關鍵之一就在于該產業對就業環境帶來的影響。PV發電已被證實可比能源產業帶來更多有利影響,而這個事實,也成為了在游說有關當局支援更有效率的太陽能政策時的有利條件。
許多研究均顯示,在所有的替代能源中,太陽能在創造工作機會方面的成效最為卓著。據估計,在生產每MW能源過程中,就可創造出10個就業機會;而平均在安裝每MW太陽能源的過程中,則估計可創造出33個就業機會。
系統批發商和間接供應商(如在制造過程中提供產品或服務的業者)平均每MW可創造3~4個就業機會;而在太陽能研究方面,每MW可產生1~2個就業機會。到2030年,預估全球各地的太陽能產業預計可創造出1,000萬個就業機會。歐洲太陽光電協會(EPIA)指出,其中約有超過一半的就業人口將會從事系統安裝與行銷方面的工作。
以德國為例,對當地政府成功的太陽能政策而言,創造就業機會是PV產業帶來的正面影響之一。2007年,德國PV產業從業人數為42,000人。與任何其他的能源產業相較,PV對德國就業市場帶來的影響相當深遠。
一項名為《The Job Creation Potential of Solar and Conservation: A Critical Evaluation》的研究顯示,PV產業所創造的直接就業機會是天然氣的55~80倍。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指出,若2020年美國有20%能源來自于可再生能源,那么將可創造出約188,000~240,850個就業機會;其中PV產業可創造的就業機會遠多于其他能源技術,平均每MW能源可創造出20個與制造相關的工作機會;而安裝每MW能源也可創造出13個與安裝、維修相關的就業機會。
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US Solar Energy Industries Association)預估,截至2020年,太陽能將占總發電量的12.5%;屆時太陽能產業將創造出150萬個新的就業機會。
各種能源技術所能創造的潛在就業機會
目前在美國能源法案中許多促進太陽能發展的支援是來自于美國眾議院通過的碳法案中的100億美元‘Green Bank’計畫,該計畫在信貸緊縮的現況下仍為替代能源業者提供了直接貸款以及政府貨款擔保。目前美國也參考二次大戰后針對援助歐洲經濟復甦時所發起的‘馬歇爾計畫’(Marshall Plan),成立了一個全新的潔凈能源部署行政機關(Clean Energy Deployment Administration)。
PV產業所創造的就業機會也有利于該產業中的研究、開發和制造等環節。德國薩克森(Saxony)地區的太陽能產業展現了研究機構與先進研發是如何運作并直接創造出就業機會。在美國,人們則希望大量的創投資金、專利以及各種技術創新能創造出更多本地就業機會。2008年,北美的投注于‘潔凈科技’的創投資金達59億美元,占全球總投資額的70%。
目前在美國境內有近100家的新興電池與模組公司。然而一些決策者們認為美國在半導體、電腦與消費性電子等領域的創新,最終都使亞洲成為了生產基地,這使他們傾向于不支持積極的太陽能擴展政策。因而未來彌合創新與生產之間──或稱之為‘美國發明’與‘美國制造’──之間的落差,應該是美國各地方、各州和聯盟等不同層級決策者的主要考量。
美國能源部長朱隸文最近對麻省理工學院(MIT)的《Technology Review》雜志表示,與傳統發電廠相較,太陽能發電仍然過于昂貴。他指出,要使太陽能更便宜,需要更先進的轉化技術(transformative technologies),而若是發現了這種新技術,其成就大約與當初發現晶體管相當。但作為一個政治家,當考慮到運用創新的‘轉化’技術以改善電池效率的可能性時,也許他也應該多加考慮太陽能產業在創造就業機會方面的潛力!
來源:電子工程專輯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9-8/2009841435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