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元件“十二五”規劃出爐
7月10日,電子元件協會發布的《中國電子元件“十二五”規劃》,未來五年我國電子元件行業銷售收入總額達到1.88萬億元,年均增長10%。規劃明確提出,要提高物聯網等重要領域的關鍵性元件產品的應用,至2015年末,主要應用領域的關鍵性元件都有中國企業能夠量產,并逐漸替代進口的產品。
在我國經濟增長轉型的背景下,我國電子產業也面臨著市場機遇,但是抓住這些機遇,還是要取決企業自身的研發開拓能力。實現產業升級,從中低端產品向中高端進發,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是抓住這些機遇的關鍵。“十二五”期間,國內電子元件制造業迎來巨大商機。
從爆發性增長回歸進入穩定增長期
全球電子元器件市場經歷了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低谷,在2010年迎來了爆發性的增長。半導體工業協會(SIA)的統計表明,2010年全球半導體行業產值達到了十年來的新高,為2953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約34.4%。與2001年上一次全球半導體行業觸底歷經2-3年才回到衰退前的水平,這次僅用了1年市場就得到了完全的恢復。
全球半導體市場歷經2001-2004年大幅衰退-快速恢復期后,多年保持較平穩(5%左右)的年增長率,預計進入2011年,全球電子元器件行業在經過2010年的爆發性增長后,整個市場增速正在逐漸減緩,有望回歸正常的增長態勢,全年有望呈現上半年低,下半年高的季節性增長。
看好下游需求前景好 投資增速較快的企業
從細分領域發展前景看,移動互聯網終端、LED和半導體器件依然是未來增長較為明確的方向。前期現金流充裕,資本投資增速較快的企業,有望在需求恢復的前景下獲得較高的業績彈性。
1、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會
蘋果的Iphone和Ipad開創了移動互聯網的新時代,而開放免費的Android操作系統降低了廠商進入移動互聯網的門檻,各大傳統消費電子、手機和PC廠商推出了各自的移動互聯網終端,以滿足消費者不同層次的需求(性能和價格)。
數據顯示,2010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達到2.97億部,同比大幅增長72.1%,滲透率為18.58%。2011年1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售為1億部,同比增長85%,滲透率達到了23.55%。預計2011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4.7億部,同比增長超過50%,將超過臺式機和筆記本銷量的總和。2011年,在Ipad的刺激和Android開放系統的感召下,各廠商紛紛推出各自的平板電腦,1季度全球出貨量達970萬臺,預計全年平板電腦出貨量約5000萬臺,同比大增接近2倍。
作為全球重要的電子元器件制造基地,尤其中國終端廠商的介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開啟將驅動著國內上游配套元器件廠商的快速增長。經過多年在 MP4/PMP產品領域的發展,中國芯片廠商已經具備向平板電腦領域進軍的能力。平板電腦多樣化的硬件配置為國內芯片供應商提供了生存空間,建議重點關注國內擁有真正核心技術的芯片設計企業。
結構件和連接器領域。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新產品的輕薄化,對外觀、電磁屏蔽結構件以及連接器有更高的要求,這有利促進元器件企業產品結構的升級,建議重點關注立訊精密。
電容式觸摸屏。電容式觸摸屏的應用面將從一線品牌的中高端產品逐漸滲透到中低端應用領域,相關的廠商依然能夠獲得較高的成長動力。
- 1
- 2
- 3
- 總3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1-7/20117191511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