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什么時候可以下發到位?這得看天,如果剛好這段時間有霧霾,那么補貼下發的速度就比較快。"在2017年北京市能源互聯網融合發展論壇暨北京分布式光伏資源項目潛力發布上,北京分布式光伏第一批申報的投資人路應心無奈的表示。
此前,第一批北京分布式光伏光伏并網業主任凱發表了一篇名為《北京市長期拖欠分布式光伏省級度電補貼0.3元》的文章,引起了很大反響。為什么北京的補貼遲遲不能發放,北京市政府是否對分布式采取激勵政策,還有哪些因素影響北京分布式發展?這些問題的答案不僅決定了北京分布式光伏的命運,甚至會影響全國分布式光伏的未來。
北京分布式資源量本不低
據北京能量魔方數據技術有限公司高級數據分析師李興在2017年北京市能源互聯網融合發展論壇上介紹,北京地區太陽輻射量全年平均為4600~5700MJ/m2。高值區位于北部地區,年輻射量均在5600MJ/m2以上;低值區位于房山區的霞云嶺附近,年輻射量約為4650MJ/m2,從全國的光能源分布來看,北京屬于較好的能源區域。5-6月份是屬于資源光照最好的月份,適合太陽能的開發利用,同時北京又是電力大量消耗的區域,利于建設自發自用模式的太陽能發電。
通過測算,北京市如果按照傾角31°敷設光伏電池板,年滿發小時數為1087.45h,按照造價6.5元/W,全投資全上網收益8.1%。
據能量魔方北京市屋頂資源數據統計中分析,北京的七個區,通州、大興、朝陽、昌平、順義、海淀、房山是屋頂最多的區域。將北京七個區的屋頂按照不同的面積不同級別統計以后,發現5000-10000平米的屋頂數目占比約60%,10000-20000平米的屋頂數目占比約25%。
北京市5000平以上屋頂25年運營周期平均年發電量為34.8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煤122.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05.6萬噸,二氧化硫減排0.959萬噸,氮氧化物減排0.32萬噸。
北京市沒錢給分布式發放補貼?
分布式光伏在全國都呈現爆發狀態之下,北京發展卻比較平穩,盡管北京各地區也出臺了一些政策,但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副研究員張成強認為北京發展還是稍微有點慢,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他表示其中一個方面是補貼沒有及時發放。
在《北京市長期拖欠分布式光伏省級度電補貼0.3元》的文章中,作者任凱介紹2015年8月份,北京頒布了省級分布式光伏補貼政策《北京市分布式光伏發電獎勵資金管理辦法(簡稱"辦法"),辦法規定:
對于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并網發電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市級財政按項目實際發電量給予獎勵,獎勵標準為每千瓦時0.3元(含稅),每個項目的獎勵期限為5年,獎勵對象為分布式發電企業或自然人。
北京市分布式光伏獎勵資金申報工作每年開展兩次,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企業分別于每年7月10日和次年1月10日前,向項目所在地區縣發展改革委申報當年1月1日-6月30日和上一年7月1日-12月31日的獎勵申請,自然人投資建設的項目由各區縣電力公司按此時間向項目所在地區縣發展改革委代為申請。
辦法發布后,此政策得到分布式光伏業內人士的一片贊揚,北京成為續上海之后第二個發布省級光伏補貼政策的直轄市。但是任凱隨后表明,此政策出臺后兩年的時間,政策所承諾的光伏補貼0.3元基本沒有兌現。在文中他寫道:"北京市補貼辦法頒布以來,僅對這第一批名單發過一次0.3元的補貼。辦法說每年結算兩次補貼,我就一直未收到第二筆錢。至于名單之外其他戶用光伏電站業主(應該過百),更是一筆補貼也未收到過。"
此文章一經發表,引起了北京財政局的高度重視。北京市財政局隨即與國網、發改委等相關部門開溝通會,著手分析原因,尋找解決措施。并解釋了市補0.3元對于保證北京分布式光伏項目投資回收期的重要性。
在2017年北京市能源互聯網融合發展論壇上張成強對此次事件進行了解釋,他表示在北京市分布式光伏發展過程中,各個主管行政部門對補貼發放流程并不熟悉,這說明北京市的分布式光伏項目數量還比較少。而在分布式發展較快的江浙地區,由于分布數量足夠多,行政部門對整個的項目了解程度比較高。因此相關的發改、能源、財政、電網等部門對補貼發放流程非常熟悉,補貼發放過程過得非常快。
另外,北京相關行政部對大型的煤電、火電、天然氣等傳統項目比較熟悉,但是對于分布式項目還比較陌生,如何對分布式進行管理、支持,可能還需要去進行非常細化的工作。
此次分布式欠補貼事件,有很多人認為是市政府沒有這筆錢。張成強則認為,北京資金撥付并不成問題,更多是反映在流程管理上。北京分布式項目管理流程比較繁雜,因此必須為流程化的管理建立一整套體系,并且加強與各個部門銜接讓體系走得更順暢。
北京財政局也通過與發改委、國網協調,理順補貼發放流程,縮短發放時間。經緊急各方會議,北京財政局承諾,將于近期盡快發放市第二批獎勵名單上的所有拖欠的補貼,補貼發放到16年12月底的發電量。
北京分布式光伏發展面臨三大挑戰
除了補貼不到位,北京分布式發展還面臨其他三個方面的挑戰。張成強表示首先,目標引導制度非常關鍵。北京未來能源的主力是清潔能源,這一個是靠外來清潔能源接入,由三北地區包括張家口光伏地區的接入,另一個則是靠本地的能源供應。但目前北京市并沒有找到好的路徑來發展本地的光伏能源。北京除了能源局給出的目標引導制度外,還有國家給出的規劃目標制度、審計署給出的目標考核制度等,這對北京市本身的發展壓力非常大。因為北京的各項可再生能源占比必須要完成這些目標,還有各種的本地示范指標,本地完全指標等。總體來講北京市發展分布式光伏的決心方向還是值得肯定。
其次,宣傳工作不到位也產生很大的影響。國家能源局在為北京做規劃時,與北京能源主管部門、規劃部門都反映了這個問題。這是因為北京分布式光伏到底有多大的資源量,能發展成多大的規模?各相關政府部門心里沒有底。無法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宣傳普及工作。并且與分布式光伏有關的規劃都要與北京總體能源規劃相符,2020年北京分布式要發展一百萬千瓦,這對于北京來說其占整體的新能源結構分量是微乎其微,所以分布式只能作為一個創新示范來發展,不能做成一個產業。
最后,北京分布式數量確定之后,分布式質量方面的提高則是分布式從業人員所面臨技術上的難題,需要創新什么樣的技術來適應分布式的發展。
另外,還有幾個問題也影響著北京分布式的發展,如:已有的分布式在維護方面的成本很高;土地資源的供應問題;融資難問題;還有監管體制問題等,這些問題有些政府部門已經在著手解決,但有些問題政府部門一時沒有想可以解決的辦法,這就需要企業要率先做起。
可喜的是北京也提出了一些創新性的做法,比如:前一段時間的熊貓電站的項目;近段時間大家熱議的"光伏+儲能+微網+交通汽車"應用模式上的創新項目以及金融方面的創新等,提得一題的是在金融方面的創新也是日后分布式政策的著力點之一。
來源:光伏產業觀察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7-9/20179221749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