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風電上市企業2011年第三季度報表中了解,大小風電設備廠商業績紛紛大幅下滑。國家能源局將5萬千瓦以下的陸上風電場項目審批權收回后,將大大減慢我國陸上風電場審批數量與審批速度,減少市場對風電整機與零部件設備需求。
這也標志著由于地方政府推波助瀾而造成我國的風電裝機連續5年翻番,從而造就國內風電制造業“大躍進”的時代已經過去,開始真正進入了冷卻期。
溫度驟降的一年
用“門前冷落車馬稀”這一句詩來形容現在的風電制造企業的境況一點也不為過。近日,多家風電制造業上市公司已發布2011年三季報,大小風電設備廠商業績紛紛大幅下滑。作為行業龍頭的華銳風電凈利潤9.01億元同比下降48.51%。湘電股份三季報顯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26億元,同比下降79.02%。金風科技凈利潤降幅達60%。就連齒輪箱這樣的核心零部件生產商都未幸免,齒輪箱生產巨頭泰勝風能凈利下降52.6%。
在10月20日舉行的2011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華銳風電、金風科技等企業一致認為,目前風電整機價格正從2年前的7000元-8000元/KW下降至3500元-4000元/KW,風電行業正進入“過冬行情”。據了解,近段時間,國內風電設備的主流公司面臨著半停產的境況。這與2009年在金融危機沖擊下仍然活得生龍活虎的情況完全相反。
據一位風電企業人士介紹,當時國內風電設備主流公司的訂單排隊排到了次年,各路資金爭先恐后要擠進風電行業。就在當時,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接受媒體采訪時還表示,風電裝備行業整體趨于過熱狀態。
為“大躍進”買單
從2005年開始,我國的風電總裝機連續5年實現翻番,這迫使相關部門不得不相應修改規劃,直至2010年才放緩了增長的速度。與2009年相比,2010年風電新增裝機增長率僅為16%,累計裝機增長率為62%。
工信部多次提醒謹防產能過剩,而結果是產能過剩的影響力早已開始顯現。2004年,我國風電整機制造廠商只有6家。截至2010年底,作為全球最大的風電整機生產國,我國已有100多家整機商,有樣機下線的就有近90家。此外,還有風電設備零部件制造企業上百家,葉片生產廠50余家,塔架制造廠100余家。中國風機設備制造也高速發展,形成了超過80家整機制造企業,總產能近4000萬千瓦/年。未來幾年,我國每年新增裝機容量大約維持在1500萬-2000萬千瓦,風電行業產能擴張已遠遠超過了當前產業發展的需求。
除了市場自身的競爭外,在風電制造行業“大躍進”的同時,相關的配套并未齊步走,“錯位”終于釀成了多起事故,給風電行業帶來了致命傷。
- 1
- 2
- 總2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605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