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對中國太陽能光伏產品進行雙反調查,對相應的企業收30%的高額懲罰性關稅,盡管美方宣稱,這種處罰沒有政治意圖,但是我認為,貿易保護主義是非常明顯的。”5月26日,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原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上海舉行的“中美清潔能源論壇”上表示。
5月24日,由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牽頭,無錫尚德電力、保定英利綠能、常州天合光能、阿特斯陽光電力等17家中國光伏企業在上海聯合召開發布會,宣布將成立“光伏可持續發展聯盟”(下稱聯盟),并應對美國太陽能電池產品“雙反”調查。
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是聯盟發起方之一,董事長施正榮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無奈地說:“今年上半年,公司派了幾十名員工配合美國商務部調查,春節期間也在工作。沒想到還是接到了這樣的裁定。”
內少扶持,外遇“雙反”
國內配套扶持政策遲緩,美國雙反調查愈演愈烈,歐洲太陽能補貼縮減,這讓光伏產業內外交困。
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制造商尚德電力今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一季度凈收入4.095億美元,較去年第四季度6.29億美元的營收下降34.9%,更比2011年第一季度的8.77億美元降低了53%。第一季度尚德凈虧損1.33億美元,每股虧損0.74美元。
施正榮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全行業扭虧需6~12個月。如果產能繼續無序擴張,調整時間可能更長。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一位內部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繼美國對中國光伏企業進行‘雙反’調查并開出高額懲罰性關稅罰單之后,歐盟和印度可能也會做出類似的‘雙反’調查,讓光伏企業的處境雪上加霜。中國太陽能企業70%的銷售額都來自歐洲。這將給中國太陽能光伏業帶來致命傷害。”
“投資拉動”的苦果
“在此輪初裁中,美國選擇泰國作為替代國,初裁結果的公布會直接導致國內企業生產的光伏組件暫時很難進入美國市場。如果替代國不能變化的話,今年7月終裁的結果也不會有太大變化。”江蘇蘇美達集團公司總裁余本禮表示。<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754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