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產能過剩,加之“倒閉潮”“雙反”的接連打擊,使得處于產業“寒冬”的光伏企業生存困難。從上游來看,全國43家多晶硅企業共計停產30余家。此外,光伏組件的終端組件企業,上半年也多數虧損,并且出貨量也沒有出現明顯反彈。然而,不少業內人士卻對下半年的市場需求抱有信心,預計光伏市場近兩年的供求動蕩將很快穩定下來,并在四季度出現較好的投資機會。
近八成國內多晶硅企業停產
今年上半年,光伏產業還在持續“洗牌”,沒有核心技術的中小企業必然首當其沖。協成硅業成為國內首家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的企業,截止目前,全國43家多晶硅企業共計停產30余家,即有80%企業已停產。
隨著近兩年國內外多晶硅新建產能的陸續投產,產量持續增加,多晶硅供求緊張的矛盾趨于緩和。但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受歐債危機影響,全球光伏市場需求增速放緩,導致光伏組件大量積壓,造成多晶硅市場供大于求。
同時,國外大量低價多晶硅沖擊國內市場,價格大幅下跌,國內大多數多晶硅企業生產出現虧損,產業發展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市場數據顯示,從3月中旬至今,多晶硅價格再跌近20%,使得國內多晶硅行業雪上加霜,開工率進一步下降,除保利協鑫等個別廠商生產還算正常外,行業整體陷入困境。
目前,國內多晶硅現貨主流報價17—19萬元/噸,約為26—30美元/千克之間,而國際多晶硅現貨主流報價為21—28美元/千克,與3月末相比,跌幅均已超過了10%。
業內人士認為,價格持續下跌既與當前整個光伏行業大環境不景氣有關,也與一些國外光伏廠商不惜以低于成本價大幅向中國傾銷有關,而后一種現象尤其值得關注。
江蘇中能硅業副總經理呂錦標表示,國外企業可以獲得包括投資退稅、固定資產投資等各種補貼,即便出現階段性虧損,這些企業也可以依靠補貼來繼續維持,但國內企業則沒有類似補貼,前景堪憂。
中美光伏業雙反風波升級
今年3月,美國商務部公布對中國光伏反補貼方面的初裁結果,稅率為2.9%至4.73%,遠低于之前國內普遍猜測的10%。隨后,美國商務部于當地時間5月17日宣布了對中國光伏電池及組件的反傾銷稅初裁結果,稅率達31.14%至249.96%,終裁結果將在十月初宣布。<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856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