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經歷了美國“雙反”帶來的巨額經濟損失之后,河北光伏產業上周再度陷入歐盟光伏“雙反”風暴當中。德國SolarWorld公司攜手歐盟20多家廠商向歐盟委員會提交申訴,要求對中國輸歐的光伏產品實施反補貼、反傾銷調查。記者注意到,上半年,對歐盟光伏出口占到河北省73%,歐盟潛在的“雙反”,對河北光伏產業將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英利、晶澳這兩個河北光伏巨頭一季度的財報顯示,兩家公司為美國“雙反”附加關稅撥備近一億元人民幣。如果說美國“雙反”只是意味著美國這個新興市場的丟失,那么歐盟如果啟動“雙反”關稅壁壘,河北光伏業或遭重創。
石家莊海關獨家提供本報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河北一共出口了價值9.24億美元的太陽能光伏電池和組件,同比下跌了四分之一,其中對歐盟出口總額6.77億美元,占到全部出口的73%。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均是河北廠商重要的出口市場。
2011年,歐盟在全球太陽能發電裝機總量中占到了74%,是全球最大的光伏消費市場。當年,中國出口海外的光伏產品價值358億美元,其中歐盟占據六成。顯然,河北企業對于歐盟市場的依賴程度,高過全國同行業水平。實際上,河北廠商的出口多元化,只是在今年上半年才開始有所行動。
據多家西方媒體報道,上周二,德國SolarWorld為首的歐盟20多家光伏企業,已經向歐盟委員會提交了申訴,指責中國光伏企業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在歐盟傾銷光伏產品,殃及本地企業。
SolarWorld的美國子公司,首先挑起了美國政府對中國光伏的“雙反”措施。目前,中國光伏企業出口美國的產品已經背負了平均35%的“雙反”懲罰性關稅。
據記者了解,SolarWorld已經成立了一個名為“EUProSun”的歐洲光伏制造業行業組織,共同要求歐盟委員會啟動對中國光伏出口的“雙反”調查。該組織一共包括來自德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國的25家企業。
歐盟委員會將在45天時間內,決定是否對中國光伏啟動“雙反”調查。截至目前,歐盟委員會并未對歐盟企業相關申訴予以評論。此前,德國政府官員公開表示,將支持進行“雙反”調查。
中國光伏制造四大巨頭之一、總部位于河北保定市的英利集團的一位高層表示,如果歐盟效仿美國啟動“雙反”調查,“中國光伏行業將遭到致命打擊”。
對于歐洲企業的“雙反”申訴,中國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負責人7月27日說,中歐光伏產業相互依存、互補互利,對中國光伏電池采取限制措施也將損害歐方利益,希望雙方產業通過磋商解決分歧,通過合作尋求互利共贏的路徑。
這位負責人指出,光伏電池的原材料價格下降和中國產業技術進步是中國光伏電池具有價格競爭力的主要原因,并非歐盟某些企業聲稱的傾銷行為。這位負責人指出,在整個光伏產業鏈中,中國產業的優勢在電池組件及電池板生產環節,但企業生產所需的原材料、設備及生產技術大部分從歐美進口。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歐盟原材料及高端設備出口,而且為歐盟光伏發電安裝等下游產業也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
河北目前已經成為中國第三大光伏制造大省,僅次于江蘇省、江西省。<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918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