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國對中國風電產品和光伏企業展開“雙反”調查之后,歐盟對中國光伏企業也展開了反傾銷訴訟。這對深陷行業“寒冬”的中國光伏企業而言,無疑是致命的一擊。
面臨生死存亡,中國政府和企業當然不會坐以待斃。日前,商務部緊急召見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等中國光伏企業四大巨頭入京共商對策。與此同時,中國四大多晶硅巨頭中能硅業、賽維LDK、洛陽中硅、重慶大全等向商務部提交申訴,要求對產自歐盟的多晶硅實行“雙反”調查。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多晶硅“雙反”最大的意義在于給歐洲施壓,警告其不要跟隨美國對中國光伏企業發起“雙反”。同時,迫使美國在“雙反”稅率的最終裁定中作出讓步。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雙反”來反制“雙反”。
滅頂之災
今年5月17日、7月27日,美國商務部相繼對中國光伏產品和風電產品做出“雙反”裁定。其中,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31.14%~249.96%的懲罰性反傾銷關稅;對中國風電塔筒征收20.85%~72.69%的臨時反傾銷稅和13.74%~26%的臨時反補貼稅,“雙反”綜合稅率最高達到98.69%。
7月24日,德國企業Solar World又向歐盟提交申訴,要求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標的額超過百億美元。
“這是繼美國對中國風電產品和光伏企業展開雙反調查之后,中國新能源產業面臨的一場更為嚴峻的挑戰。”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光伏專委會主任趙玉文說。
按照歐盟規則,在接到反傾銷調查申請之后,將在45天之內作出決定是否實施調查,到目前為止已經過去一個月還未有結果。趙玉文認為,這為中國企業贏得了緩沖的時間,但是中國企業也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一旦歐盟立案,對于中國光伏企業將是致命一擊。歐盟光伏裝機容量大致占到了全球的70%,美國占了接近10%,這兩個市場如果對中國關閉大門,那么中國光伏企業將遭受致命的打擊。
從理論上講,如果歐盟實施反傾銷調查,中國企業將遭受四重打擊。首先,中國太陽能光伏企業失去競爭優勢,被迫退出主要市場,導致無法生存;第二,光伏骨干企業經營困難,引發關聯企業破產、銀行信貸受損、工人失業;第三,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戰略將失去重要支撐;第四,國內光伏企業被迫海外設廠,造成中國實體經濟外移。
“與美國‘雙反’相比,歐盟此次的反傾銷案波及面更廣,涉案金額更大。”英利集團公共關系總監梁田說,“這將是有史以來全球案值最大、危及面最廣、經濟損害最大的貿易保護案。不僅意味著中國光伏企業將遭受滅頂之災,更將直接導致超過3500億元人民幣的產值損失,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的不良貸款風險,超過30萬~50萬人同時失業。”
- 1
- 2
- 總2頁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040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