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還有這么多光伏企業,產能明顯過剩,國家肯定會選擇支持一部分企業,而另外一部分企業只能被淘汰。”
中國光伏產業的出路在哪里
業內分析,目前的光伏企業只有兩個選擇,要么搬遷至國外,避開歐美針對中國的雙反,繼續做出口;要么轉攻國內市場。“目前,國內已經有一些企業搬遷至東南亞等國家,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開發國內市場,才是光伏產業發展的大趨勢。”
至于如何打開國內市場,這要看國內近期出臺的新政能夠給光伏產業多大的支持。因為面臨光伏發電成本過高等一系列難題,若沒有相關部門的政策支持,光伏企業將寸步難行。
在此情況下,政策之手開始發力。記者注意到,今年9月,國家能源局曾發布《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文件顯示,到2015年底,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目標為2100萬千瓦以上,其中在東部省區建設1000萬千瓦的分布式發電項目,即小規模的分散的發電項目。這一規劃被解讀為政府大規模啟動國內市場以支持光伏企業。
不僅如此,10月26日,國家電網啟動分布式光伏發電支持政策。從11月1日開始,用戶不超過6兆瓦的光伏發電項目可直接在當地電網公司申請,45個工作日即可完成建設實現并網運行。并網運行后發電可自用,多余電量可享受1元每度補貼電價賣給電網。
“這意味著普通用戶可變成發電供應商。”多位業內人士對這一政策表示看好,因為此前用戶邀請專業機構出具接入方案要花費數十萬元。
對此,武漢日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進明也表示認同,“此次政策的出臺,相當于掃除了新能源產業的最大障礙,對于發展國內光伏市場有劃時代的意義。
另有業內人士透露,最近涉及光伏產業的會議特別密集,這意味著光伏產業國內布局即將開始,包括金太陽第二批示范工程、無電地區電力建設、新能源城市、光電建筑等一系列光伏項目的投資,預計將達到700億元。
國家開發銀行河北分行副行長劉純發還曾透露,銀行界一份關于《進一步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已經申報有關部委,該建議提出,要繼續加強對國內具有規模和技術優勢光伏企業的信貸支持,并將重點確保行業內12家優勢企業的授信額度。
不過,在孫有看來,中國光伏產業還將經歷一個痛苦的產能淘汰過程。“目前中國還有這么多光伏企業,產能明顯過剩,國家肯定會選擇支持一部分企業,而另外一部分企業只能被淘汰。”
至于如何推行相關政策,孫有認為,國家可以出臺一些針對普通市民的光伏應用激勵政策,包括購買相關設備可以低息貸款等。他舉例,在德國,很多居民家中都裝有光伏發電系統。其相關設備可以找銀行貸款,都是無息或者低息,而且居民裝系統之后發的電可以賣給電網,用不了幾年就可以回本。“若中國能夠出臺類似政策,國內市場將被大大開發。”<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5089.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