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數據顯示,從2008年開始,進入我國的海外多晶硅從1.7萬噸快速增長到去年的6.47萬噸,年復合增長超過56%。與此同時,在海外多晶硅巨頭的低價傾銷下,價格從300多美元/公斤的高點一路下滑,2011全年下滑了60%以上。目前,海外多晶硅到岸價已跌至約18美元/公斤。在計入管理成本與運費后,進口多晶硅的銷價還低至20美元至25美元/公斤,按這個價格任何企業都無法贏利,這是國外公司明顯的低價傾銷。導致今年上半年中能硅業開始虧損,其他國內企業更無法幸免。
自2007年起,我國光伏組件產量躍居世界第一,且生產成本下降速度居于首位。由此,我國光伏組件價格一直是全球市場的風向標。業內人士指出,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全行業在價格戰上“一路走到黑”,企業自身深陷虧損泥沼,扭虧或在明年上半年。
目前,全光伏行業發展狀況不佳,企業虧損嚴重。如在晶硅電池方面,上游硅料除了幾家萬噸級的企業,有8成的小型企業停產,下游組件企業停產4成;薄膜電池企業雖未受歐美雙反影響,但國際市場萎縮,也大多停產。從2011年三季度開始,國內的光伏行業開始出現普遍性虧損,國內的光伏企業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河北工業經濟聯合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河北光伏產業各項經濟指標持續下降。其中,英利、晶龍兩大集團1至9月主營業務收入188.52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減少150億元,同比負增長22.66%;利潤總額同比減少50億元,由去年同期盈利21.38億元下滑為虧損16.26億元。
在此,全行業持續虧損的情況下,光伏產業在過去五個季度中一直處于水下生存,但隨著發電成本的下降以及國內相關企業開始一定擺脫對國外市場的依賴,拓展國內市場,另外再加上國家相關光伏項目的密集審批,并在2013年上半年相關項目進入招標建設階段,釋放出的大量訂單。因此業界預計在2013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產業將有望出現一個相對困難但逐步回暖的趨勢。▇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904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