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已成為世界發展最快的高新技術產業。如何加快光伏標準的出臺速度,是我國應盡快解決的問題。
豐富的太陽輻射能憑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無污染、廉價、人類能自由利用等一系列優勢,成為21世紀最有潛力的能源。資料顯示,最近10年世界太陽能電池產量平均增長率為40%,最近5年平均增長率為45.4%,最近3年的平均增長率超過50%,光伏產業已成為世界發展最快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因此,規范整個產業的相應標準亦備受關注。
我國對光伏標準十分重視
世界各國對可再生能源日益關注,德國、日本等國制定的激勵政策,極大地促進了光伏市場的發展。光伏市場的發展令業界對光伏標準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強烈,隨著我國加入WTO光伏產業的迅速發展壯大,特別是我國光伏產品目前絕大多數是出口,國際上對產品認證的要求越來越高,光伏標準在我國光伏技術發展、光伏工程、光伏商業活動中變得舉足輕重。
合肥陽光電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曹仁賢表示,中國光伏行業的市場主要在國外,但我國地域遼闊,太陽能資源豐富,太陽能在中國的應用前景廣闊。制定、推廣、貫徹中國自己的光伏標準迫在眉睫。
光伏標準受到廣泛關注。云南師范大學太陽能所劉祖明教授告訴記者,我國很重視光伏標準化工作,早在1984年3月5日,我國在北京成立了全國太陽光伏能源系統標準化工作組,工作組成員由9人組成。1987年6月在天津成立全國太陽光伏能源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簡稱“標委會”)。標委會是負責全國太陽光伏能源系統的標準化技術歸口工作,下設秘書處。標委會成員單位包含了國內主要的研究、生產單位,基本反映了中國光伏行業的最高水平。
劉祖明介紹說,目前我國已正式出臺光伏國家標準29項,行業標準10項。其中,基礎通用類標準2項,太陽電池和組件類標準20項,已完成制定等待出臺的有:《光伏器件第10部分:線性度測量方法》、《地面用晶體硅太陽電池通用規范》、《光伏組件安全鑒定第2部分:試驗方法》;光伏BOS(光伏系統平衡部件)部件類標準1項,已經制定完成等待出臺的標準是《并網光伏發電專用逆變器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光伏系統類標準6項,目前已制定完成、等待出臺的標準有《獨立光伏系統技術規范》、《獨立光伏系統的特性參數》、《獨立光伏系統-設計驗證》、《并網光伏發電系統安全規范》、《光伏系統并網性能測試方法》等。
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制定標準以自己制定為主,形成自己的太陽光伏能源系統標準化體系,隨著國際交往的增多,逐漸變成以IEC(國際電工委員會)標準轉換為我們的國家標準。中國光伏標準與國際接軌做得很好,已出臺的標準中有18項等同采用IEC的標準,可以說,我國的標準基本上是國際通用標準。
近年來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鼓勵企業承擔標準的編制工作,各企業均可申請制定標準,在申請時需要提供標準的初稿,審查歸口工作由專業標委會負責。劉祖明表示,這種做法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光伏產品相關標準的制定,并使產品在剛推廣時就有相應標準規范市場。水平較高的標準可推薦到國際上,爭取成為國際標準。但國家標準代表國家的產業化及科技水平,每個承擔標準制定的企業,應明確是代表國家來提出標準,不是僅代表企業來提出標準。
劉祖明說,GB/T9535-1998《地面用晶體硅光伏組件設計鑒定和定型》對國內光伏標準制定有借鑒意義。在1999年世界銀行及GEF(全球環境基金)援助中國光伏項目時,要求提供中國的光伏組件標準,當時他們只找到老國標,發現與IEC的標準相差甚遠,這樣他們將該項目暫時擱置,后來知道我國已將IEC標準轉換為中國標準后,很快認可新標準,并開始推進該援助項目。GB/T9535實施后,許多廠家提高了產品質量。2002年我國實施了“送電到鄉”工程,要求所用的組件應符合該標準,保證了光伏組件的質量。
目前國內已有多個廠家的晶體硅光伏組件通過了該標準的國際認證,產品在出口方面也得到國際的認可,提高了產品的競爭力。
曹仁賢介紹說,陽光電源公司主要負責光伏并網逆變器標準的起草,光伏并網逆變器設備是光伏發電接入電網的重要部件。因此,光伏并網逆變器標準是光伏標準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標準,目前該標準已完成報批。
認證體系質量保證體系要跟上
目前中國太陽能電池產量越來越大,產品98%以上出口,國際對中國制造的質疑同樣體現在光伏產品上,國際市場認證要求越來越嚴格。我國產品出口需要得到進口國家認可的檢測機構認證,但我國在光伏領域沒有正式開展認證工作。由于在中國光伏產業還是一個較小的行業,且沒有涉及重要的安全問題,我國沒有對其要求強制認證,但隨著國際光伏市場的要求日益嚴格,開展認證已變成業主的普遍要求。
劉祖明表示,中國已具備經國家授權的認證機構,可按照相關國家或國際標準進行產品檢測,在硬件環境上已具備開展光伏產品認證的條件。國內的光伏檢測單位主要有天津電源研究所、上海空間電源研究所、中科院太陽光伏發電系統和風力發電系統質量檢測中心。在檢測認證方面最重要的進展是,國家已批準在江蘇無錫建設國家級光伏監測中心,這是我國光伏行業的大事。
為了適應國內外光伏產業的飛速發展,保證中國太陽光伏能源產業健康發展,由國家發改委、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開展的“建立中國太陽能光伏產品認證體系”項目已啟動。該項目承擔單位北京鑒衡認證中心,于2006年8月1日召開了“建立中國太陽能光伏產品認證體系”項目啟動會暨實施規則研討會,并成立了“太陽能光伏產品認證技術委員會”。隨后,該技術委員會就項目組起草的《獨立光伏系統認證實施規則》、《地面用晶體硅光伏組件產品認證實施規則》、《充放電控制器、直流/交流逆變器認證實施規則》、《光伏系統用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技術規范》進行了討論,基本完成實施規則和技術規范的編寫工作。
我國最早的地面光伏產品應用主要是為常規電力無法應用的地方提供電力支持,如航標燈、通信中繼站、石油管線陰極保護等。當時光伏產品價格高,不能大批量應用,相關的檢測較為簡單。隨著國內光伏產品應用量的加大,產品質量控制要求也逐步加強。
國內最早大規模應用產品質量檢測的項目是2000年實施的“光明工程”先導項目,在此次項目的運行中明確了產品質量要求,成立了技術專家組,編寫了光伏產品質量檢測評分辦法。隨著2002年國內的“送電到鄉”項目和世界銀行光伏產品商業化項目的開展,光伏產品的檢測和質量監控越來越被業主和用戶認知。
目前國內光伏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光明工程”先導項目首次開展了產品質量檢測和控制,由于該項目是第一次部分參照IEC標準進行產品測試,國內廠家在產品質量上還存在較多問題,這次測試為國內的生產廠家的質量問題敲響警鐘。當時國內采用的檢測標準普遍低于IEC標準,此次質量檢測較為真實地反映了國內生產廠家的質量現狀,但是問題大部分出現在出口和來料加工廠、封裝廠等方面。
由于國內廠家主要的光伏市場在國外,加上國內的檢測認證工作滯后,沒有國內廠家愿意在中國進行認證和試驗,而愿意將產品送到國外,國外認證和產品檢測機構獲得品牌利益和經濟利益后,反過來提高認證和測試的門檻,要求中國廠家無條件接受。國家應提供項目經費支持,讓國內的檢測機構認真開展與國際測試的比對,逐步提高我國測試機構的地位和能力,促進我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光伏產品生產國及最大的光伏應用市場。
國內標準要跟上國際步伐
我國目前已發展為光伏產業大國,光伏標準的制定和審批也要跟上國際的步伐。
目前我國僅有兩名專家參與到IEC的工作組中具體制定國際標準,并且由于經費和時間的限制,我國專家還不能參加IECTC82大部分分組討論會,這與我國的光伏大國地位并不吻合。這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經費,每個工作組一年一般召開2~3次討論會議,會費對參加的單位是一個不小的負擔,發達國家主要是國家提供經費支持。我國應盡快考慮長期的項目支持,盡量多派高水平的專家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多將我國標準推薦為國際標準,才能在國際標準討論階段,明確反映我國產業的意見。
目前國際上光伏標準出臺速度加快,特別是在系統標準方面近一年來出臺了許多新標準,但我國的情況卻不盡如人意。如何加快標準的出臺速度,是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應盡快解決的問題。
他建議,標委會應加大行業標準的制定力度,在沒有國家標準的情況下,行業標準的作用等同于國家標準。但行業標準的審批要相對簡單些,并以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為主來制定標準。認真細致,并從專業知識上加深對標準的理解,是做好該標準的關鍵。
曹仁賢表示,每個行業在制定自己的標準時都會遇到很多相同的問題,光伏行業也不例外。目前的主要問題表現在標準體系和規劃上,我國制定標準的規劃性很差。而現有的標準或正在制定過程中的標準,由于其制定過程、內容、狀態不明確,信息不對稱,經常發生與其他標準內容重復、相近、甚至沖突的情況。這導致資源的浪費,同時,相近的條款必然增加企業貫徹標準的成本,導致企業競爭力下降。太陽光伏能源標準的制定不是越多越好,不能為完成標準而刻意“制造標準”,標準的立項是非常嚴肅的,一旦立項,就應該有方方面面的資源來保證標準的質量。
而在談到政府在光伏標準制定過程中應該發揮什么作用時,曹仁賢告訴記者,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傾聽行業及相關專家的意見和建議,確保每個標準的時效、質量以及保護國家相關產業在健康、進步、安全發展方面有所作為,把握制定標準的目的、戰略和方針。
國內太陽光伏能源主要認證機構
天津電源研究所下設化學物理電源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和國防天津區域計量站3004校準實驗室。該認證機構是我國成立最早的光伏測試單位,參加了1993年進行的國際太陽電池標準比對活動,在過去的30多年中,為中國的空間和民用單位提供了可靠的計量和產品檢測的技術服務。目前該認證機構正在和美國UL認證實驗室聯合開展工作,目標是將要送到美國的工作能部分地在中國開展,以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認證需求。
上海空間電源研究所隸屬于中國航天技術總公司上海市航天局,是一個綜合性的電源研究所。該研究所已有30多年的研究歷史,由于其本身生產各種光伏產品,為了保證產品質量,該研究所建立了檢測實驗室,隨著光伏產品的大量應用,測試試驗室也逐步對外服務。1990年,上海空間電源研究所被原國防科工委授權為三級計量站。
中科院太陽光伏發電系統和風力發電系統質量檢測中心成立于1999年,是經中國科學院批準建立,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光伏/風力檢測機構。該質量檢測中心目前下屬三個檢測實驗室:一是光伏部件檢測實驗室(可以按照GB/T9535即IEC61215標準進行測試);二是風力部件檢測實驗室;三是光伏/風力系統檢測實驗室(國內第一個按照IEC62124標準建立了系統測試平臺)。該檢測中心依照國際ISO/IEC17025建立了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具有中國實驗室計量認證(CMA)和實驗室認可的資質。
無錫國家級光伏檢測中心,目前剛開始建設。
編輯:coco
來源:國際新能源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8-4/20084109413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