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紛紛調整能源戰略,大力推動能源產業變革,將發展新能源作為拉動經濟復蘇、搶占經濟科技制高點的主導力量。我國把發展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調整結構、增加投資、促進消費、穩定出口、提高國際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和結合點,中央發電企業完全有責任和條件發揮更大作用,以大力發展新能源引領企業轉型。而在這次新能源變革中,大部分新興產業和創新技術都集中在電力工業。
大力發展新能源
推動發電企業科學發展
電力體制改革以來,在市場需求和體制創新的推動下,我國電力工業進入了發展最快的歷史時期。全國電力裝機從2002年底的3.57億千瓦增加到8億千瓦,年均投產裝機超過7000萬千瓦,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電力建設的新紀錄。五大發電集團堅持優化發展火電,大力發展清潔能源,60萬千瓦及以上清潔高效機組占國內同類型機組的62.9%,水電、風電等占全國清潔能源的33.8%,關停小火電機組占全國關停總量的41.3%,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減排量占到了發電企業總減排量的50%以上。6年來電力工業的快速發展,不僅徹底扭轉了全國電力供應不足的局面,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電力增長的需求,也為即將到來的能源產業變革和電力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自2008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深刻變化,電力發展中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凸顯。
一是經營環境日益嚴峻,發展和經營風險加大
發電企業資本金先天不足,行業投資回報率不高,特別是上游資源價格漲幅較大,電價受政府控制,利潤提升的空間有限。尤其是2008年電煤價格飆升,電價疏導滯后,導致五大發電集團當年虧損約330億元;資產負債率均超過80%,較成立之初上升了10多個百分點。
二是電力供需形勢逆轉,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今年1—9月,全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同比下降283小時,降幅7.78%。從中長期來看,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和電力裝備水平的提高,今后超常規的電力規模增長和高利用小時發電狀況不大可能出現。發電企業在提高市場份額、拓展盈利空間等方面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三是產業結構不合理,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增大
2008年發電用煤超過全國原煤產量的51%以上。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有一半來自電力排放。不加快調整電源結構,資源支撐不住,環境容納不下,社會承受不起,經濟發展難以為繼。
四是科技創新和技術裝備水平相對落后
對于核電、風電、太陽能的核心技術尚未完全掌握,關鍵部件仍依賴進口,導致新能源發展的投資成本居高不下。技術創新的支撐體系薄弱,科研力量分散,自主創新不足,與世界先進能源企業相比還有不小差距。
這些矛盾和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電力工業健康發展的瓶頸。如何突破瓶頸,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中央發電企業在調整戰略、推動轉型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中國國電確立了“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的指導方針,“轉型企業、挖掘潛力、提高質量、創造一流”的中心任務,并結合國內能源發展趨勢和企業實際,率先提出了“以大力發展新能源引領企業轉型”的戰略方針。其總體構想是:充分發揮中國國電在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的技術和規模優勢,培育以新能源為特色的核心競爭力,搶占新能源競爭制高點,增強企業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到2010年初步建成國內一流的綜合性能源集團、力爭進入世界企業500強。著力推動電源發展方式由主要依靠規模擴張向規模適度發展與著力提高質量相結合轉變,發展模式由相對單一的發電集團向綜合性能源集團轉變,生產經營方式由主要增加資源消耗向實施管理和技術創新轉變。
中國國電以新能源引領的企業轉型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到今年9月底,水電、風電等清潔能源近850萬千瓦,是成立之初的2.7倍,風電裝機總容量繼續保持亞洲第一、世界第五;核電、生物質、潮汐、地熱等清潔發電項目開發正加快步伐。在高科技產業方面,發揮集團公司在節能、環保、信息化、新能源4個方面的技術優勢,積極推進科技產業化,形成了一系列國內、國際領先的清潔發電技術和產品,高科技產業產值和利潤以平均每年50%以上的速度遞增。
發展新能源
引領企業轉型要突出“五個著力”
以大力發展新能源引領企業轉型,既要充分考慮到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較長時期內不會根本改變,重視發展清潔煤利用技術,提高能效、降低消耗、減少排放;又要積極發展核電、水電、風電等清潔優質能源,大力調整優化電源結構;還要堅持吸收引進和自主創新相結合,依托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推進新能源科技裝備技術進步,發展有中國特色的新能源產業體系。
(一)著力建設節能環保燃煤電廠。我國以火電為主的電力結構,決定了節能減排的重點是煤炭的清潔利用,這也是推進能源利用方式變革的關鍵,是發展新能源的應有之義。推廣利用清潔煤發電技術,一要大力發展大容量、高參數火電機組和熱電聯產機組。利用好國家“上大壓小”政策,統一調配和集中使用關停容量,在我國煤炭基地、特高壓送出端和經濟發達地區建設60萬千瓦級以上大機組。以集中供熱為原則,在北方大中城市建設30萬千瓦熱電聯產機組,加速取代工業鍋爐。二要加強在運電廠節能環保技術改造。我國尚有40%左右的火電機組未裝備脫硫設施,要進一步加大脫硫改造力度,同時積極推廣應用脫硝、脫氮、二氧化碳捕捉封存技術,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集中利用綜合節能技術,大幅提高發電系統運行效率。三要大力發展新型清潔煤發電技術。加強能源行業的戰略合作,推進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電站(IGCC)、大容量循環流化床電站(CFBC)等示范項目建設,掌握核心技術,加快推廣應用進程。發電企業要瞄準世界清潔煤利用的前沿技術,不斷推進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綜合利用各種清潔燃燒和節能環保技術,建設一批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電站。
- 1
- 2
- 總2頁
來源:中國經濟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0-1/2010129143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