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0年,金融危機的影響漸漸散去,重啟中國經濟結構轉型之路已成關注熱點。作為國家未來5年經濟發展方針的“十二五”規劃顯得格外重要。“十二五”規劃期間,建議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成為“十二五”期間最動人的主旋,也是最有想象力的投資概念,讓有些黯淡的資本市場再迎新機。
搭上政策“東風”產業發展將增速
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培育成為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2015 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將力爭達到8% 左右。這意味著七項戰略新興產業要在五年內完成量的增長和質的飛躍。而目前,大多數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才剛起步。國家發改委有關人士表示,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投入、高風險特征,突出利用全球資本的重要性,切實提高國際投融資合作的質量和水平,引導外資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鼓勵我國企業到境外投融資,多層次多元化有效利用國外資金。這是國家發改委對鼓勵引導外資投資戰略新興產業的明確表態。此外,政府還鼓勵社會閑散資金投資戰略新興產業。對此國資委主任王勇在央企負責人會議上提出,要集中力量重點支持有較好基礎的企業,同時,讓民營資本、國有資本和境外資本有機會在戰略新興產業領域發揮長處。然而,就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情況而言,戰略性新興產業只占我國GDP 比重不到2%,到2015年將升至8%,再數年后將升至15%。由此可見,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替代傳統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先導之勢,并開啟一場“掘金”之戰。
龍頭企業積極備戰 搶占資本市場
隨著“十二五”規劃的編制,戰略性新興產業欲將拉開中國經濟轉型大幕,也將成為資本市場中長期投資的主旋律。從行業投資角度分析,新興產業的“藍海”戰略,傳統產業的“綠色”重組,消費市場的持續紅火,將成為貫穿“十二五”的投資優選方向。由于資本市場融資僅限于創業板上市企業和首發創業板上市企業,企業的創業板上市問題就變得十分關鍵。據報道,中國證監會創業板發審部門有關負責人曾明確表示,今年創業板將側重兩類企業,一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環保節能、現代服務等領域的企業,以及其他領域中成長性特別突出企業;二是在技術業務模式上創新比較強的企業、行業排名靠前、市場占有率比較高的企業。
2010 年11 月上旬,科士達、科泰電源、天順風能、雷曼光電等六家電氣板塊企業通過主板IPO 申請,其中包括電源、風電、LED,智能電網等多個領域。毋庸置疑,企業通過融資將迅速擴大其規模。作為中國本土UPS 企業,科士達上市前景最被市場看好。登陸資本市場后,依托在電力電子行業十余年的經驗,及上市后開啟的大好形勢,科士達順利進軍光伏逆變器領域。光伏逆變器全球占有率僅在5%,發展空間非常大。現階段,科士達公司已經具有了1~6kw小型并網逆變器的產業化能力,55~330kw 的大型三相逆變器也正處于研發階段。并獲得了國家太陽能產品認證和歐洲CE 認證,在金太陽工程競標中成功入圍,目前已經與尚德、中興通訊等企業達成意向性訂單,年內就可形成銷售收入。
10 萬億投資引關注 產業上演升級大戲
據外媒報道,未來五年,中國政府將出資10 萬億元人民幣或1.5 萬億美元,發展戰略新興產業。這在市場引起軒然大波,但是政府并沒有給出明確的累計目標投資。對于企業來說,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是一次“淘金”的過程。作為產業的"潛力股",核能、風能、太陽能、潔凈煤、分布式能源、車用新能源等及可再生能源,紛紛列入現代化升級范圍。我國將構建現代化電力工業體系,強調電力系統的“安全、經濟、綠色、和
諧”,以“始終堅持節約優先,加快促進綠色發電,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推進體制科技創新”為基本途徑。在促進綠色發電方面,由于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天然氣的發電成本高于煤電、核電和水電可行性的綜合考慮,在未來5-10 年加快推進綠色發電,優先開發水電、優化發展煤電、大力發展核電、積極推進新能源發電、適度發展天然氣集中發電并因地制宜發展分布式發電。同時,電力體制改革也將重新揚帆起航,注重培育電力市場尤其是省級電力市場。
煤電
2010 年8 月底,國務院提出鼓勵煤礦企業與電力等其他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此次重組政策對電力企業具有深遠的意義。在“首屆電力行業競爭情報報告會”上,中電聯副秘書長歐陽昌裕做了題為“關于電力行業‘十二五’發展展望”的報告。報告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增長將在8.5% 左右,2015 年將達到6.27 萬億千瓦時。“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約5.5%,2020 年全社會用電量可達8.2 萬億千瓦時。相應地,2015年能源消耗折算標煤約42 億噸,2020年約50億噸標煤。面對巨大的煤電市場需求,改善電力結構,從根本上疏導煤電之間的矛盾是當前的首要問題。從市場行情來看,中國的電價是“堆”起來的,并沒有清晰的電價形成機制。直至年末,煤電價格“頂牛”事件依舊未能完滿解決。煤炭市場和國內外的經濟一樣,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只有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合理制定電價,才有利于電力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風電
風能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技術中相對成熟,并具規模化開發條件和商業化發展前景的一種能源。我國的風能資源大部分分布在三北偏遠地區和海上,離大城市密集區和負荷中心遠,存在風電的送出問題。如甘肅要建特大型的風電基地,電就是送不出來,原因是電網建設較滯后,原來電網規劃和建設時就沒有考慮到風電的發展問題。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規定,像國家電網、南方電網這樣的電網企業,應該全額收購其電網覆蓋范圍內的可再生能源并網發電項目的上網電量,并提供上網服務。目前,缺乏輸送通道是眼前風電市場消納的制約因素之一。對此,有關方面正在積極采取措施解決風電送出問題。電力體制改革是風電向大規模應用發展的前提條件。目前,我國風電技術已日漸成熟,風電設備開始向大型化發展,國內風電市場中風電機組的單機容量持續增大。未來十年,風電方面將重點在“三北”地區規劃和建設大型和特大型風電場。“十二五”期間,清潔能源中的風電裝機容量,將由現在的1760 萬千瓦,到2015年和2020 年風電規劃容量大幅提升到1億千瓦和1.8 億千瓦,增幅高達4.68 ~ 9.23倍。通過產業化和自主化,2020 年中國風電水平將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 1
- 2
- 總2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1-1/20111211443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