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一個靈敏的“活物”,一處涌動,則呼聲四起。2010被稱為電動汽車的發展元年,而這樣的話只有中國人在說。美國汽車協會的詹姆斯·華倫曾經說過:“蓄電池是電動汽車最大的癥結。一個多世紀以來,盡管各國投入了巨額資金進行研發,但是能夠解決這個癥結的奇跡尚未創造出來。然而,家用電動汽車的前景仍然像一個多世紀以前那樣誘人和激動人心。”
新能源發展史上,電動汽車算是有過輝煌時刻的,但終究沒能闖出一片天地。美國人寫過一本電動汽車發展史,回顧了這些艱辛歷程。1799年,意大利物理學家伏特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電池“伏特電堆”,1860年法國的普朗泰發明了鉛蓄電池,1859年法國人特魯夫發明了電動車輛。那個時候內燃機汽車還沒有誕生,蒸汽車大行其道。1895是電動汽車的第一個黃金時代,曾經占領了美國30%的私人汽車市場。1960年代,曾經有人認為電動車的新世紀來臨,但是很快就沉寂下來。1990年代,使用交流電的電動汽車似乎又帶來新的希望,美國環保壓力最大的加利福尼亞州通過了《零排放法案》,法案規定加州1998年售出的新車中,零排放的汽車要達到2%,2003年達到10%,通用汽車公司以超過10億美元的投資打造出EV1。但到2000年,面對慘淡的市場業績,通用宣布停止生產EV1,將這些電動車全部回收,送鑄造廠做廢品處理。悲憤之余的通用汽車甚至宣布,再也不搞電動汽車了。
已經被證明沒有發展空間的電動汽車為何有掀起了熱潮呢?巴菲特找到了比亞迪,合作發展電動車,令世人大跌眼鏡。其實巴菲特并非像中國人那樣熱心汽車業,他有一個電網公司,供電就像潮汐一樣,在一天之內有兩次漲落,后半夜的電如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大部分都得白白流掉。巴菲特希望有幾十萬輛電動汽車把這后半夜的電利用起來。另一個希望復活電動汽車的是身兼雷諾和日產雙CEO的戈恩,他認為多數歐洲人每天只行駛不到40公里,有小型電動車輛就足夠用了。
- 1
- 2
- 總2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0-7/20107141554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