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家新創公司而言,加入產業聯盟,似乎是最為高效地吸取外部力量、學習業內領先技術的捷徑。乍聽,這個想法很“利己”。而將“聯盟”放到以數據為基礎,通過分析海量數據進行技術開發、升級的智能網聯汽車來說,這一切都顯得尤為合理。
近日,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上,李斌再度呼吁成立產業聯盟,共同應對智能電動車的中國機遇。他不僅是李斌 ,還是易車、蔚來汽車的創始人,汽車圈內著名投資人,他不僅顏值高口才好,還多次在中國汽車變革中逆勢揚帆。
從“彎道超車”到“換道先跑”
“彎道超車是最難的,直道都超不了車,彎道怎么超呢?去年我大概領悟到,我們其實不是彎道超車,我們是換道先跑,這還是可以做到的!崩畋笳f。
“比如說我們蔚來汽車的EP9,創造了很多知名賽道的最快記錄。德國的媒體問我說,你這個寶馬、奔馳、奧迪他們做不出來嗎?我說我不知道,他們沒做。這其實就是我說的換道先跑。” 這或許有些許打廣告的嫌疑,但這個例子讓我們明白了李斌口中的“換道先跑”。換言之,新晉車企若想超過傳統車企,最好的辦法是選擇對方并未涉足的領域。中國若想從一個汽車制造大國到國際領先汽車強國,同樣也要抓住變革機遇。
和外資品牌相比,中國品牌擁有本地化的數據、本地化的基礎設施,加之已經占有80%以上的電動汽車市場份額。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和傳統汽車相比,變數大,迭代周期大幅縮短。而對于全球汽車產業來說,發展智能電動汽車產業沒有先來者,中國汽車企業很可能“換道超車”。
如何抓住用戶體驗?
“外觀、內飾、安全性、性能只是好汽車的基礎條件,我們今天非常糾結續航里程等等,可用戶可能并不一定在意!崩畋笳f道。
和外資企業相比,中國品牌更易了解國內消費者需求,更可能生產出符合國內用戶體驗的產品。李斌認為,中國的企業,不管是新創公司還是傳統車企,立足于本地的數據、用戶體驗、用戶場景、用戶習慣,將迎來巨大發展機會。
智能電動車,不僅是能源驅動方式的轉變,而更多的是造車方式的變革,是用軟件來定義汽車。通過不斷更新軟件數據而達到汽車換代升級,更好的滿足用戶需求,服務于不同出行、生活場景。因而,最大化滿足用戶需求,從場景性需求出發才是智能電動汽車的核心功能。
發展智能電動車 關鍵是聯盟 聯盟!
盡管在本土數據上中國品牌具有一定優勢,但核心技術實力薄弱仍是困擾智能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難題。李斌認為解決硬件、軟件、基礎設施的中外車企差距,需要各個產業協同合作,打破內部壁壘。
硬件方面,電池、電機、電控方面,特別是在附加值最高的芯片、傳感器等領域,需要在國家層面頂層技術共享,成立產業創新聯盟。
軟件方面,同樣需要加強聯盟概念,未來在智能汽車領域,競爭主體不是個體企業,而產業聯盟。個體公司的數據產生能力,無法和聯盟同臺競爭。李斌認為,在無人駕駛方面,如果特斯拉不以開放的思路發展,出現問題實屬必然。他解釋,無人駕駛研發需要大量的數據做支持,數據越多,學習能力越強。因而數據量和顆粒度以及更新的速度,尤為重要。只有建立開放的、機遇數據的自動駕駛分享平臺,才能真正的提升無人駕駛技術。
基礎設施方面,特別是充換電網絡方面的更需要以聯盟的思維去做,通過形成有競爭力的充電網絡,給用戶更好的用車體驗。
李斌認為,換道先跑機遇下,自主品牌車企應圍繞硬件、軟件、數據、服務方面,以總體、全局性的思考,聯盟的思維進行發展。目前,蔚來汽車已經成立了百億新能源產業基金。目前為止,已在新材料、儲能、能源互聯網、自動駕駛等方面投資三十多億元,并且已和多家整車廠進行合作。
來源:中國汽車報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7-10/201710271885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