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前些時候公布對華太陽能電池產品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裁定中國涉案企業適用31.14%至249.96%不等的臨時反傾銷稅率。
這對于本就陷入低迷的福建光伏產業無疑又是一重擊。專家分析,按照這一結果,反傾銷稅率加上此前公布的2.9%至4.73%的反補貼稅,中國光伏企業在美國被征收的懲罰性關稅最低為34.04%,如此重的關稅,大大削弱了中國光伏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甚至有可能面臨失去美國市場的危機。
內憂外患,壓力重重
福建光伏產業自2008年以來取得了快速發展,但記者發現,在福建光伏產業重鎮南安市,許多曾經輝煌的光伏企業如今陷入低迷。
“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90%依賴出口,國外打個噴嚏,我們就感冒了!”南安一家三晶硅制品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了解,自去年以來,受債務危機的影響,歐洲光伏市場需求下降,這對福建光伏產業造成重創。福州海關的數據顯示,福建太陽能電池出口自去年2月以來持續處于負增長狀態。
外部市場低迷,國內市場依然不振,“一直在努力地開拓國內市場,卻難以取得成效。”一家光伏企業的老板告訴記者,國內市場的需求空間雖然很大,但沒有發展起來,特別是國家還沒有把太陽能發電真正并入電網,很難大面積推廣。
一方面受終端需求抑制,另一方面成本提高,產業技術更新換代加速,使得多晶硅生產企業利潤下滑。據了解,原始多晶硅由2008年10月最高峰時期的300美元~400美元/公斤下降至目前的20美元~30美元/公斤,其行情價加速破底,使不少前期大量囤貨的企業背負了巨大的成本壓力。而光伏產業技術更新腳步加快,也迫使原有的產品面臨被淘汰的局面,使多晶硅成品價格下跌愈演愈烈。
“對出口依賴大,企業自身競爭力不強,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國外市場一旦有波動,企業就惴惴不安。”福建省光電行業協會的有關人士分析說。
倒逼行業洗牌
自2005年起,我國開始大力扶持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地方政府也紛紛從土地、資金、政策等方面對光伏項目給予支持,但由于缺乏統一規劃和論證,光伏企業遍地開花,中國太陽能光伏的產能目前已經超過全世界需求的60%。<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8558.htm

